-
宋念申:中日問題不止于雙邊關系,東亞也尚未真正走出二戰(zhàn)
最后更新: 2025-09-18 08:42:41戰(zhàn)爭與革命的雙重性:東亞與歐洲戰(zhàn)場的本質區(qū)別
觀察者網(wǎng):關于戰(zhàn)后德日的差別,這也是很多人一直在問的問題:為什么日本不像德國那樣公開認罪道歉,為什么日本不愿承認自身的加害責任、不能徹底反省侵略戰(zhàn)爭?從日本的一些民調數(shù)據(jù)來看,今年4月《朝日新聞》稱,58%的日本受訪者認為對于二戰(zhàn)受害國人民“已經充分道歉和賠償”,僅有29%認為“不充分”,同時日本官方立場這些年似乎也在“倒退”,就像您提到的這是“戰(zhàn)后處理不徹底”。
最近經常聽到一些觀點,日本戰(zhàn)敗后,似乎沒有一個“總負責人”來為這場殖民侵略戰(zhàn)爭擔責?但日本是沒有,還是被藏起來?同樣,日本反思戰(zhàn)敗、反思走向戰(zhàn)爭時,也會發(fā)現(xiàn)它沒有一個具體的主體,可以看到官僚機構、職能部門乃至個體之間的“內斗”,但說不清這是為了什么、是誰的命令。盡管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但仍是一種前現(xiàn)代的體制在經歷一場近代帝國主義戰(zhàn)爭嗎?
宋念申:先回答最后一個問題。我恰恰覺得走向軍國主義的日本不是前現(xiàn)代的,它就是現(xiàn)代的;日本為什么會一步步走向戰(zhàn)爭,正是因為它要步歐美后塵,追尋一種殖民性的現(xiàn)代。
不要忘了,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的核心追求之一,就是要像歐美那樣,成為“文明世界”的一份子。日本也是被歐美當作最好的亞洲學生。一直到1930年代前,日本在亞洲的侵略擴張,都得到英國和美國的默許甚至縱容。
但在追求“現(xiàn)代文明”的過程中,日本精英也發(fā)現(xiàn)了更深層的問題:日本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和西方列強同等的地位,因為這個由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共同構成的世界結構中,存在著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日本在其中的地位非常尷尬,雖然它被塑造成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但永遠不能和西方平起平坐。
于是,一批日本精英就開始訴求掙脫西方體系,并將日本與西方的關系定義為黃種人和白種人的競爭。他們認為必須團結所有黃種人,反抗白人統(tǒng)治,這就是所謂“泛亞主義”。
這套話語聽起來是反抗性的,讓亞洲成為亞洲人的亞洲,但背后的內涵是:日本才是新秩序的主導者。中國、朝鮮、東南亞都太弱了,制度文化落后、問題叢生,所以日本要去領導亞洲,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這里面的邏輯非常吊詭,日本自認為的反抗西方殖民主義的方式,是以日本的殖民主義去替代西方的殖民主義,也就是所謂反帝國的帝國主義、反殖民的殖民主義,最后必定走向失敗。
說起責任主體的問題,在美國的戰(zhàn)時宣傳中,日本的戰(zhàn)爭責任人就是東條英機。但就像你提問中所說,當我們細究時,會發(fā)現(xiàn)把一切戰(zhàn)爭責任都推給東條英機似乎不對。明治維新之后,日本的國體就是天皇,最大的戰(zhàn)爭責任人當然應該是天皇。但美國對日本進行戰(zhàn)后處理時,很早就決定不廢除天皇制度,只利用新憲法讓天皇成為虛君。這就導致追責問題無法徹底。
二戰(zhàn)期間美國的政治宣傳畫,左起:墨索里尼、東條英機、希特勒
最后再來說說日德的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主導的這套歷史敘事——即自由世界戰(zhàn)勝法西斯主義,在歐洲戰(zhàn)場的視角上看是大體說得通的。因為歐洲內部沒有殖民與反殖民的問題,最多是新興的殖民帝國與老牌殖民帝國之間的爭奪,前者以德國為代表,后者以英法為代表。
這套敘事最難處理的,并不是德國的定位,而是蘇聯(lián)的定位。蘇聯(lián)明明是二戰(zhàn)時期的同盟國,但歐洲人內心又不認為蘇聯(lián)是自由世界的一員,所以盡管蘇聯(lián)付出了巨大傷亡,也做出巨大貢獻,但冷戰(zhàn)開始后,蘇聯(lián)又變成了“自由世界”新的敵人,是西方要反對的對象。正是由于有了蘇聯(lián)這個新敵人,西歐在戰(zhàn)后很快接納了西德,將其重新打造為自由世界的一員。
但美國這套敘事放在東亞是解釋不通的。我前面說過,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主軸是反殖反帝、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而且,我們去看日本的發(fā)展軌跡,從明治維新到走向軍國主義,日本背后最大的扶植力量正是英國和美國。20世紀初,英美日結成盎格魯-日本同盟,英美資助日本對抗俄國,日俄戰(zhàn)爭本質是帝國主義內部戰(zhàn)爭。德國人反思自己如何走向法西斯主義,可以把責任推給納粹;但日本人反思自己如何一步步走向軍國主義,會發(fā)現(xiàn)背后一直有英美的影子。這就陷入難題:反思應到哪里為止?
所以,為什么歐洲和東亞在走上戰(zhàn)爭道路和戰(zhàn)后處理追責問題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我認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歐洲的戰(zhàn)爭幾乎不涉及反抗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問題,但東亞戰(zhàn)爭最首要的特征恰恰是反帝反殖。理解東亞戰(zhàn)爭,不能采用自由主義的視角,因為這個視角解釋不了隨著戰(zhàn)爭而來的革命的興起,包括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革命。
帕爾法官之問:只懲罰日本,完整嗎?
觀察者網(wǎng):您提到的這個問題非常關鍵,某種程度上,這不僅是東西方戰(zhàn)場對二戰(zhàn)記憶有所不同的原因,甚至也是造成亞洲內部不同國家地區(qū)對于二戰(zhàn)敘事的區(qū)別。
宋念申:中國在殖民主義結構中的位置非常獨特,包括在冷戰(zhàn)中也是如此。因為一方面中國是被殖民的一方,但另一方面,中國整體上從未成為一個純粹的殖民地。毛澤東的定義非常準確,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跟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qū)相比,比如經歷數(shù)百年殖民統(tǒng)治歷史的印度,中國的道路非常不同。盡管遭受諸多挫折,中國最終靠著自我革命,獲得了完全意義上的獨立自主,中間我們有無數(shù)次試錯,也走過不少彎路。
亞洲許多地方的嘗試失敗了,在東南亞,民族獨立甚至是借助日本這個新的殖民勢力把原有的殖民架構打碎以后,才有了縫隙和可能。所以在這些地方,對二戰(zhàn)的敘事和我們是有差別的。
印度法官達賓諾德·帕爾
這里可以舉一個極具爭議性的典型案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zhàn)犯時,印度法官達賓諾德·帕爾認為這次判決是不公平的,主張日本戰(zhàn)犯“全員無罪”。當然我們不同意他的觀點,但如果站在印度的角度,他的這種立場有他的邏輯。
帕爾的核心邏輯,簡而言之就是:日本人干的這些事情,有哪些是英國人或歐美人沒干過的?他在辯詞中承認日本軍隊犯下殘忍的罪行,但從發(fā)動戰(zhàn)爭本身來看,這跟殖民統(tǒng)治印度的英國人、殖民東南亞的歐洲及美國人有差別嗎?如果只懲罰日本人,就成了“勝利者的審判”。
在這個語境下,或許帕爾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在整體權力格局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只懲罰日本至少是不完整的。不過,帕爾的這些觀點后來被日本右翼利用來為日本脫罪,他們把帕爾塑造成一個英雄,為日本的暴行卸責。
當我們站在全球角度去思考二戰(zhàn)以及戰(zhàn)后遺留問題時,會發(fā)現(xiàn)這場戰(zhàn)爭非常復雜,不同的人由于所處的境遇不同,對戰(zhàn)爭的理解很不一樣。
所以,我一直持這樣一個觀點:對二戰(zhàn)的思考不能局限于雙邊關系,因為近現(xiàn)代的中日問題從來不是雙邊問題,而要放到區(qū)域和全球語境下審視;今天的亞太格局,是20世紀數(shù)場相互聯(lián)系的戰(zhàn)爭共同塑造的,歷史上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沒有得到清理,層疊累積,形成當下人們對過去的種種充滿矛盾張力的看法。
當我們將全球格局納入進來,就會發(fā)現(xiàn),歷史的復雜性在于,我們至今仍生活在一個由殖民主義主導的權力格局中。正是因為殖民體系沒有被徹底推翻和清理,所以戰(zhàn)爭遺產也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置。
觀察者網(wǎng):對,即便是“反殖民”這個詞匯,也不是被殖民者的“專屬”說法,革命者在用,日本的左翼也會用,甚至日本右翼所謂的“英雄主義史觀”也可以套用這套邏輯來解構戰(zhàn)爭罪行。
宋念申:我前面反復提到更大的權力格局,其實也是想表述,這場戰(zhàn)爭絕對不只是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不是中國人對抗日本人這種簡單的二元對立。如果只把這場戰(zhàn)爭理解為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就容易忽略背后更大的問題。
我們去讀一讀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他明確指出中日戰(zhàn)爭“不是任何別的戰(zhàn)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的戰(zhàn)爭。也就是說,戰(zhàn)勝帝國主義,同時是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過程。他談到中國獲勝有三個條件,其中之一就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
中國革命者把中日之間的戰(zhàn)爭置于更大的歷史和政治視野之中,因此中國的反抗不僅僅是民族主義的,更是社會革命意義上的,既對內消除半封建狀態(tài),也對外消除半殖民地狀態(tài)。
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抗日戰(zhàn)爭的性質不能被簡單理解為“自由世界”對抗“法西斯主義”,至少我們爭取的自由和解放,并不僅僅針對日本法西斯,更是針對國內外所有的壓迫勢力。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中俄免簽是好事,但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
2025-09-18 08:35 -
“只等特朗普離開,英國將立即宣布…”
2025-09-18 08:27 不列顛 -
“我們經常忘記這些簡單的真理,中國重新提示了全世界”
2025-09-18 08:18 -
內塔尼亞胡稱中國對以色列進行“信息圍堵”,我使館駁斥
2025-09-18 06:45 -
巴西前總統(tǒng)博索納羅確診皮膚癌,經治療后出院
2025-09-18 06:36 -
美聯(lián)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特朗普代理人投唯一反對票
2025-09-18 06:35 -
“世界秩序的兩根舊支柱,再大排場也撐不住了”
2025-09-18 00:0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防長近期對華政策表述,很罕見”
2025-09-17 23:29 中美關系 -
特朗普:實際“擊沉”三艘,不是兩艘
2025-09-17 23:12 特朗普 -
“丹麥加強格陵蘭島防御,但真正的目標不是防備中俄”
2025-09-17 22:21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中企承建的肯尼亞蒙巴薩通勤米軌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2025-09-17 22:13 一帶一路 -
特朗普又走到英國國王前頭去了
2025-09-17 22:12 特朗普 -
歐盟官員終于警覺:特朗普借中國設局,算計的是我們?
2025-09-17 20:48 歐洲亂局 -
“中韓之間有很多這樣感人的故事,值得發(fā)掘和宣介”
2025-09-17 19:28 中國外交 -
歐盟計劃制裁以色列:制裁極端主義部長,暫停貿易優(yōu)惠
2025-09-17 19:28 巴以恩仇錄 -
美國青少年正被AI教唆自殺?案例越來越多……
2025-09-17 18:54 美國一夢 -
發(fā)視頻夸張吐槽中國菜,美國非裔網(wǎng)球選手道歉了
2025-09-17 18:51 -
“美國壓力下,日本基本確定暫不承認巴勒斯坦國”
2025-09-17 18:15 日本 -
“歐洲明顯弱點”,馮德萊恩放狠話
2025-09-17 17:05 -
韓娛重返中國仍有障礙?中方回應
2025-09-17 17:01 三八線之南
相關推薦 -
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3“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01特朗普碰瓷:奪回阿富汗空軍基地,離中國太近 評論 259“美國農民面臨金融災難”,特朗普終于扛不住了 評論 141最新聞 Hot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
特朗普碰瓷:奪回阿富汗空軍基地,離中國太近
-
熱搶!部分民營銀行大額存單,年化利率超2%
-
美財長:人民幣匯率對歐洲是個事,對我們不是
-
“嘎子哥”謝孟偉抖音、快手賬號均被封禁
-
柯克遭槍擊前去了日韓,挑唆“擺脫中國”
-
“索要千萬逼死前夫”,翟欣欣一審被判12年
-
罕見!普京長期盟友主動辭職
-
全球5月以來最大規(guī)模IPO,紫金黃金國際將在香港上市
-
民生銀行再領148萬元罰單,今年累計被罰約2700萬
-
必勝客19元橙汁是3元果粒橙加冰?客服回應:確實
-
馬克龍將向美國法院提交“照片與科學證據(jù)”,證明妻子是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