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迦陵:阿富汗沒有淪為失敗國家,是塔利班執(zhí)政一年的最大政績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孫迦陵】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進入喀布爾,時任總統(tǒng)加尼出逃,尚未完全撤離的美軍只能狼狽加速。一片混亂中,阿富汗正式變天。
彼時對于塔利班的二度掌權,全球輿論場激烈對峙。在歐美的主流媒體與學術體系內,“哀嘆阿富汗的命運”是無庸置疑的政治正確,此派論述傾向強調塔利班的惡名昭彰、滿手鮮血,并會細數(shù)其1996年至2001年執(zhí)政期間的種種暴行,包括炸毀巴米揚大佛、屠殺哈扎拉人與什葉派、大規(guī)模壓迫女性等。
而在亞非拉等非西方輿論場內,卻有不少人對阿富汗的變天拍手叫好,甚至將塔利班浪漫化為“阿富汗的解放者”,并稱此一政治變局為“阿富汗人民的選擇”。此派敘事往往強調美國扶持的前共和國政權如何腐敗無能,阿富汗政府軍如何編造“幽靈部隊”吃空餉,美國又是如何踐踏阿富汗的民族尊嚴等。
平心而論,兩種敘事都有市場,是因其都建立在一定程度的事實基礎上:塔利班的統(tǒng)治之術確實不怎么高明,之所以會在2001年垮臺,除了美軍的強攻外,阿富汗反對勢力的里應外合亦為關鍵;美國也著實在擊潰塔利班后強硬扶植了前共和國政權,而這一政權當中許多軍閥出身的政治精英,同樣手染鮮血、不比塔利班干凈,腐敗更是習以為常。
但全球輿論場之所以為此激烈撕扯,塔利班的本質恐非癥結所在,敘事背后的輿論陣地斗爭才是真關鍵:在以西方為核心的“自由主義”話語圈內,為了證成美國發(fā)動阿富汗戰(zhàn)爭、強硬扶植傀儡政權的正當性,塔利班必須是十惡不赦的存在,尤其是在這套話語已因“阿拉伯之冬”、顏色革命而逐漸破產(chǎn)的當下,塔利班更要邪惡到底;而在亞非拉的反西方輿論場內,為了證成“自由主義”話語的虛偽、美國的長年雙標,塔利班的部分暴行會被選擇性淡化、甚至忽略。
簡言之,在阿富汗變天所引發(fā)的全球辯論中,塔利班的角色在許多時候只是填充敘事的工具。面對眼下“東升西降”的國際格局變動,這幾乎是無可避免的發(fā)展,正如此次俄烏戰(zhàn)爭引爆的全球輿論博弈,在30年前冷戰(zhàn)剛結束、西方一片“歷史終結”的大勝氛圍下,同樣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存在。
如今塔利班執(zhí)政已屆滿一年,但上述輿論博弈格局仍在發(fā)揮作用,西方主流媒體持續(xù)以女權倒退、經(jīng)濟萎縮、恐襲重演等敘事,描繪“淪為人間煉獄”的阿富汗;反西方輿論場則持續(xù)表彰“阿富汗終于獨立自主”、“人民安全感大幅提升”,來抗衡西方的輿論攻勢。
當?shù)貢r間2022年4月18日,阿富汗喀布爾,塔利班士兵在站崗。圖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要對塔利班的執(zhí)政給出黑白分明的純粹正反評價十分困難,阿富汗的特殊政經(jīng)情勢與國際處境,讓塔利班的二度開局困難重重,其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立場亦是短期難移。
但平心而論,就執(zhí)政一年的整體成果而言,阿富汗沒有徹底淪為中央失能、軍閥割據(jù)、內戰(zhàn)再起的失敗國家,便是塔利班的最大政績,而這包含了貫徹統(tǒng)治與經(jīng)濟運行的兩方面成就。
阿富汗的政治形勢:“包容”但有限制 “安全”但有漏洞
在貫徹統(tǒng)治上,評價阿富汗政治尚不能以“成形的民族國家”為標準,而是要考慮其“國族整合不全”的現(xiàn)實。以2001年塔利班倒臺時的民意版圖為例,其主要支持者多為西南農村的普什圖人、毛拉、遜尼派保守勢力,但諸如城市居民與知識分子,便大多是塔利班的反對者;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土庫曼人亦然;什葉派穆斯林與哈扎拉人則因遭受塔利班迫害,而成了當然的反對派。
但以塔利班第一次執(zhí)政的粗糙度來說,其之所以能維持政權數(shù)余年,除了鐵血軍事實力外,民眾支持也是關鍵,而這表示光是普什圖民族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所能動員的人群,便足以構成阿富汗民眾的相對多數(shù)。
簡言之,這個政權即便樹敵不少、統(tǒng)治方式也令人咋舌,仍是阿富汗經(jīng)歷了殘酷近代史后,自尸山血海镕鑄而出的第一批本土統(tǒng)治集團,擁有一定的阿富汗社會代表性,若非當年美國的強硬介入,其政權壽命或許還能更長。
然也正因垮臺的教訓,讓塔利班知曉了“統(tǒng)戰(zhàn)”的重要。故在美國強硬扶持阿富汗前共和國政權期間,塔利班持續(xù)向非普什圖人伸出招募之手,企圖以伊斯蘭的意識形態(tài)大屋頂,彌合民族主義的情感鴻溝。
以普什圖人占比較低的阿富汗北境為例,塔利班拉攏了對政府不滿的烏茲別克、土庫曼武裝分子,并在巴達赫尚省與前競爭對手伊斯蘭黨接觸,結成了某種共抗世俗政府的同盟關系。由2021年塔利班的勢如破竹來看,多年“統(tǒng)戰(zhàn)”顯然不是白費功夫。
而觀察2021年至2022年這段執(zhí)政期,塔利班的統(tǒng)治雙管齊下,一方面打壓并肅清反對勢力,一方面展現(xiàn)自己的“包容性”,如此不僅能最大程度維持統(tǒng)治集團的穩(wěn)定,也是意在爭取國際承認。
在肅清反對勢力上,塔利班以壓倒性武力,迅速弭平潘杰希爾谷地叛軍與其他武裝組織,鞏固了對阿富汗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實質控制,建立了安全秩序;在應對民間的反抗聲浪上,塔利班大力壓制言論自由與政治示威活動,但與前次執(zhí)政的大規(guī)模血腥鎮(zhèn)壓、法外處決有所不同,此次執(zhí)行方式大體是選擇性的逮捕、拘留、毆打和威脅,當然如此做法還是相當粗暴,但與塔利班的過往經(jīng)驗相較,已算“人道細致”。
例如在2021年9月各國人員相繼撤出后,塔利班便驅散了第一批全國抗議活動,其成員主要是喀布爾和各大城的知識精英,以及阿富汗各地的婦女組織;接下來幾個月里,策動示威、在媒體上批評塔利班的知識分子、媒體人、人權活動家等,紛紛被情報部門拘留,有些人只被拘留數(shù)天,有的則被拘留長達數(shù)月。
雖說多數(shù)人的結局都是平安獲釋,但這般恫嚇已然引發(fā)寒蟬效應,如今的阿富汗從媒體到學術界,皆開始自我審查。對只能留在阿富汗、無法遠赴海外的反塔利班人士來說,其必須學著適應新生活,并設法在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氛圍下求生。
而在展現(xiàn)政治包容度上,塔利班此次學會了適時“容納異己”,但依舊是“有所為與有所不為”。以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為例,即便其可進入塔利班成為戰(zhàn)斗人員,高級軍事指揮官的職位仍多由普什圖人擔任,塔利班高層依舊是普什圖人的天下,建政后的國家安全關鍵職位則由“哈卡尼網(wǎng)絡”(Haqqani network)成員擔任。
如此現(xiàn)象引發(fā)了部分少數(shù)民族武裝的不滿。2022年1月,塔利班以涉嫌綁架之名逮捕指揮官馬赫杜姆·阿萊姆(Makhdum Mohammad Alem Rabbani),法里亞布省的烏茲別克人便群起暴動,原因是阿萊姆身為極少數(shù)擔任塔利班指揮官的烏茲別克人,在北境具有一定影響力,卻不僅沒高升還鋃鐺入獄。如此境遇誘發(fā)了烏茲別克人的普遍共情,認為自己正被塔利班過河拆橋、兔死狗烹。此次危機最后以塔利班大軍壓境、同時派出當?shù)匾囝H有威望的塔吉克指揮官前來勸說,才緩緩散去。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
俄擬立法:擴大總統(tǒng)軍事合作決策權
2022-08-25 08:26 俄羅斯之聲 -
夏寶龍會見即將離任的俄駐華大使杰尼索夫
2022-08-25 08:01 中俄關系 -
張軍:決不允許世界滑向“新冷戰(zhàn)”
2022-08-25 07:36 烏克蘭之殤 -
王毅談中韓相處之道:君子信以成之
2022-08-25 07:13 中國外交 -
加外長:應德國要求,將還給俄方北溪1號所有渦輪機
2022-08-25 06:58 觀察者頭條 -
英首相現(xiàn)身基輔,宣布新一輪對烏軍援
2022-08-24 23:39 烏克蘭之殤 -
俄羅斯被曝與多個亞洲國家接觸,討論長期售油折扣
2022-08-24 22:54 俄羅斯與世界 -
北約秘書長:支持烏克蘭的確會付出代價,可我們別無他法
2022-08-24 22:32 烏克蘭之殤 -
俄烏戰(zhàn)爭半年,在普京眼皮底下搞暗殺,世界站在刀刃上
2022-08-24 22:28 烏克蘭之殤 -
希拉里和卡戴珊battle法律知識,輸了
2022-08-24 22:17 -
美媒:僅存幾個“太平洋友邦”至今都沒聲援臺當局
2022-08-24 21:54 中美關系 -
馬克龍:好日子快過完了,但捍衛(wèi)自由需要有犧牲
2022-08-24 21:27 法國來信 -
他后援會會長也與“統(tǒng)一教”有關?
2022-08-24 21:17 日本 -
緬甸選舉委員會:各政黨會見外國組織和個人需經(jīng)批準
2022-08-24 20:56 緬甸局勢 -
官邸又流出不雅照,這次芬蘭總理道歉了
2022-08-24 20:10 歐洲亂局 -
“若不取消安倍國葬,下一個死的就是岸田文雄”
2022-08-24 19:45 日本 -
美國《外交》雜志:中國實力并未見頂,北京等得起
2022-08-24 18:34 中美關系 -
烏克蘭女子在意大利被移民強奸,總理競選人把現(xiàn)場視頻發(fā)了出來…
2022-08-24 18:20 -
切斷俄通歐陸路?立陶宛:五國尋求禁止俄公民入境
2022-08-24 18:15 俄羅斯之聲
相關推薦 -
習近平: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 評論 10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36“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08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6“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2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shù)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wǎng)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chǎn)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