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煒:“反內卷”行動,行業(yè)龍頭應該先動起來
以向供應鏈壓價為例,不是說不能壓價,而是這種壓價,應該在有更深入的調查的基礎之上再做出來,比如對一些成本顯著下降的零部件,在行業(yè)調研的基礎上,提供成本下降的數據后,提出合理壓價;對一些利潤率比正常值偏高的零部件實施競爭性壓價;而對一些利潤率本身就偏低、行業(yè)競爭已經很充分的零部件,則實施協(xié)商供應價格,或者要求供應商提升零部件的規(guī)格和質量,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報出一個10%的降價。
所以,處于行業(yè)標桿的企業(yè),做一些決斷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一定的示范效應;而如果企業(yè)規(guī)模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比如營業(yè)額達到數千億,員工人數達到數十萬人以上的時候,企業(yè)還需要考慮到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當企業(yè)的規(guī)模足夠大的時候,企業(yè)自身就是社會組成的重要一環(huán),其一舉一動可能會影響到社會,那就是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的時候。
另外,“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龍頭企業(yè)往往也被認為其搶奪了原本屬于合資車企的利益,以及部分國內友商的市場,這種行為雖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解開了許多消費者“非合資、進口車不買”的思想鋼印,但肯定也招致了不少的嫉恨和敵視。
這時候,企業(yè)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對手的放大鏡之下,同時會尋求機會付諸于輿論,以期形成輿論攻勢,進而通過這種手段來實現市場反攻和報復。雖然任何一家頭部公司都可能面臨這樣的處境,必將長期處于對手引發(fā)的輿論爭議的風口,而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這種情況下,企業(yè)應該更好地適應自己的新角色,一方面既要合理運用法律武器來反擊,同時用更高的要求來對待自己,減少“黑點”;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做好“帶頭大哥”的角色,既為自己謀福利,也要為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出力,真正發(fā)揮領頭羊的擔當和責任。
四、傳統(tǒng)制造業(yè)發(fā)展的困局和政府的介入、監(jiān)管和指導
其實,蘋果也好,豐田、比亞迪也好,都和制造業(yè)緊密相關。以蘋果公司為例,其并不把自己定義為制造業(yè),因為其制造環(huán)節(jié)基本上都是外包的。iPhone里幾乎只剩下CPU是蘋果自己設計的,其它的都依賴供應鏈;即便是CPU,蘋果也不管制造,而是將其外包給臺積電等企業(yè)。
可以看到,傳統(tǒng)制造業(yè)已經成了重資產、低利潤的代名詞。很多大型企業(yè)都在紛紛剝離制造環(huán)節(jié)。IBM從前還有硬盤、CPU、電腦整機、服務器等制造環(huán)節(jié),后來幾乎把這些都賣掉了;AMD是以制造CPU起家的,格羅方德工廠曾經是其核心業(yè)務,結果也賣掉了,現在的發(fā)展才算是逐漸步入正軌;蘋果公司幾乎不沾邊制造,盡管其售賣的商品多數都是制造業(yè)生產的實物。
但是,放棄制造業(yè)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制造業(yè)對于國家和社會,意義重大。一方面,制造業(yè)是整個社會的物質基礎,是維持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進步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制造業(yè)提供的大量勞動密集型就業(yè),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研發(fā)等高質量就業(yè),也是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器。所以,企業(yè)或許為了追求利潤而放棄制造環(huán)節(jié),但對于國家,尤其是大國而言,制造業(yè)是萬萬不能放棄的。
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yè),必然是尋求成本最低化、利潤最大化。制造業(yè)的成本基本上就是物料、倉儲物流、設備、能源、人工等幾大塊。要尋求低成本,要么靠技術革新或擴大規(guī)模來提升效率,要么靠天賦異稟的低價能源,要么就只能壓縮人力成本。而如果一個行業(yè)步入充分競爭、尚未出現革命性技術進步的階段,靠效率已經難以取勝的時候,那就只剩下壓縮人力成本了。
制造業(yè)成本里,人力成本占比是相當大的。一個國家,如果制造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帶來經濟成長。而經濟成長會帶來人力成本的上升,進而影響到其制造業(yè)的競爭力。所以,要想持續(xù)地發(fā)展,制造業(yè)就必須從提升效率、技術創(chuàng)新開拓高端市場、發(fā)展更廣闊的海外市場等方面去努力。單純地在內部進行過度競爭,尤其是過度價格競爭,結果可能就是從業(yè)人員收入下降、降低社會幸福感、引發(fā)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最終帶來整個社會的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現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技術方面可以說已經達到世界領先;規(guī)?;圃斓某杀就瑯右策h低于國外同行,整車的價格方面相比國外同時代產品具備壓倒性的絕對優(yōu)勢。但如果還是像現在這樣,十幾家成規(guī)模、有技術、有實力的企業(yè)只是繼續(xù)在國內市場拼價格刺刀,過度競爭,可能非但無法提升產業(yè)競爭力,相反還會起到反作用。
我相信,這里僅憑行業(yè)自律、市場法則等,可能很難起到良好的作用。政府的適度介入和指導、監(jiān)管,以及相應的引導,同樣重要。例如,引導頭部公司更好地貫徹勞動法、盡量縮短供貨回款周期以促進整個產業(yè)鏈的資金周轉速度、引導適度的基層員工薪酬增長和收入分配,通過約談等形式來幫助行業(yè)內形成更好的氛圍,對各類“圈粉”、“非黑即粉”等不良行為進行制止;同時做好企業(yè)出海的指導和服務工作,引導企業(yè)在全球進行合理的布局,并為中國企業(yè)的海外發(fā)展提供堅強的后盾。
唯有這樣,政府、企業(yè)、社會、人民之間,才能夠取得更多的信任和共贏,
在文章的最后,還是分享幾個小故事,如何解讀,那就是每位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第一個,是比亞迪和博世之間的故事。博世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其ABS系統(tǒng)在業(yè)內享有崇高的地位。據說當年博世給比亞迪的ABS系統(tǒng)不僅限量,價格還相當高。后來,比亞迪無奈自己出錢研發(fā)了自己的ABS系統(tǒng),并以此來要求博世降價。
博世一看比亞迪自己也能研發(fā)了,直接主動將價格降到原來的一半都不到,甚至比比亞迪自己研發(fā)的系統(tǒng)的成本價還低,畢竟博世出貨量大,研發(fā)成本早就攤薄了,比亞迪的成本還包含了前期的研發(fā)投入。那么博世這套系統(tǒng)的真實成本是多少呢?以前又賺了多少超額利潤呢?(來自觀察者網風聞欄目,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55135)
第二個,是自媒體“車fans”分享的故事,關于豐田皇冠陸放的。這車作為一汽豐田當年的高價車型,曾經是一車難求。2021年底到2022年的時候,一臺陸放能加價3萬元才肯銷售。但是到了2024年,這款車已經可以現金優(yōu)惠7萬元了。原因就是國產車強大起來了,尤其是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車企的產品競爭力強大了。站在消費者角度,這是好事;但如果你是一汽豐田系統(tǒng)內的從業(yè)人員,你如何看待國產車的崛起?(來自知乎專欄,https://zhuanlan.zhihu.com/p/700414554)
第三個,是關于蘋果的。2016年的時候,蘋果雖然依然非常賺錢,但其利潤率出現了些許下滑。市場預期其該季度能掙473億美元,蘋果“只”掙了410-430億美元。這種情況下,蘋果為了擴張市場采取降價行為,又為了確保自身能夠高額獲取利潤,就對供應商開始施壓,要求零組件全面降價,最高降幅達到了30%,否則可能就直接踢出供應鏈。
結果,當年一季度,蘋果主要供應商企業(yè)財報顯示,玻璃蓋板供應商藍思科技一季度營收下滑35%,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129.13%,虧損7400萬元;電池供應商德賽電池一季度營業(yè)收入下滑16%,扣非凈利潤下滑42%,電動馬達供應商金龍機電一季度扣非凈利潤下滑20.98%;環(huán)旭電子扣非凈利潤下滑32.32%。
蘋果對供應商的要求很簡單,要么大幅度降價,要么就換另一家供應商。這種行為把許多才加入“果鏈”不久的中國供應商給打懵了。例如德賽電池上一年度來自蘋果的訂單是其營收的70%,其它供應商的營業(yè)額也很大程度依賴蘋果。很多供應商瞬間陷入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http://mt.sohu.com/20160510/n448674329.shtml)
有人這么形容蘋果的培育模式:首先會發(fā)現一些有獨特技術的供應商,然后以加入“果鏈”甚至蘋果會專門出資幫助提升供應商水平為條件,把供應商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此時供應商開始擴大了生產規(guī)模,并也賺取了足夠的利潤后,蘋果會在下一年的議價中,直接要求供應商降價。這個降價幅度一般不會把供應商逼死,但會讓供應商幾乎掙不到錢,個別情況下,甚至可能直接將大額訂單取消。
這時候,一些供應商就會陷入經營困難,盡管其技術上還是先進的,但失去了訂單就可能會造成公司動蕩,比如著名的Imagination公司。此時,“果鏈”中的其它部分企業(yè),甚至蘋果公司自己就會趁機壓價收購這家公司,獲取超額的收益。
這就是蘋果“養(yǎng)蠱”式的供應鏈管理,通過不斷地壓榨和篩選,來維持自己的高額利潤,同時也保證了其供應鏈中企業(yè)的技術水平。但這種做法,對于那些被壓榨的供應商來說,卻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們承擔了巨大的風險,卻只能獲得微薄的利潤,甚至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
這顯然不是中國企業(yè)應該走的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美團再度出手,入股具身智能公司它石智航
2025-07-21 20:58 觀網財經-互聯網 -
連投三企,京東“機器人軍團”再擴容
2025-07-21 17:24 觀網財經-互聯網 -
低空博覽會開幕在即,無人機“升起國旗”
2025-07-21 17:10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滔搏“跑步圈”再擴容,加拿大高性能品牌Ciele Athletics加入
2025-07-21 16:25 觀網財經-消費 -
LV近42萬香港客戶資料外泄!近期奢侈品數據安全事故頻發(fā)
2025-07-21 16:22 觀網財經-消費 -
“爆炸門”9年后,美國機場仍禁止攜帶三星Note 7
2025-07-21 15:41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日本造出本土首顆2nm晶體管
2025-07-21 14:43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饑餓營銷?英偉達H20被曝供應有限,且不打算重啟生產
2025-07-21 11:45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奧迪+華為,Q6L e-tron給出豪車智駕的另一種思路
2025-07-21 11:39 車市快訊 -
投資超70億歷時5年,美的在上海新園區(qū)里點了哪些科技?
2025-07-21 11:04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7月LPR報價維持不變:1年期3%,5年期以上3.5%
2025-07-21 09:24 金融觀察 -
Manus撤離中國后談經驗教訓;Kimi K2登頂;奈飛首次使用AIGC做特效
2025-07-21 08:59 科技前沿 -
牛欄山二鍋頭也沒人喝了?順鑫農業(yè)上半年凈利跌近六成
2025-07-19 17:12 觀網財經-消費 -
知名連鎖家裝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墜亡,靚家居進行破產清算
2025-07-19 17:09 -
垃圾不夠燒?變化如何發(fā)生的
2025-07-18 22:01 觀察者頭條 -
歐盟對俄新制裁涉及一些中國的銀行,外交部回應
2025-07-18 21:03 -
中央指導組:綜合整治新能源汽車行業(yè)非理性競爭問題
2025-07-18 20:39 反“內卷”行動 -
餓了么、美團、京東,被約談
2025-07-18 20:22 反“內卷”行動 -
業(yè)績連續(xù)承壓,傳音發(fā)布全球最薄三折疊手機
2025-07-18 19:26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中國5G基站總數達455萬個,智能算力規(guī)模達748 EFLOPS
2025-07-18 18:55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相關推薦 -
習近平: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 評論 10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77“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31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6“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2最新聞 Hot
-
助紂為虐……美國將向以色列再賣64億美元軍火
-
他被確認出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
愛沙尼亞稱“被侵犯”,俄國防部否認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