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迪爾·加法羅夫:俄羅斯還是中國?中亞國家有自己的平衡之術
最后更新: 2025-09-20 10:43:21中亞,地處歐亞大陸心臟地帶,既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千年樞紐,也是當代全球地緣格局中連接亞歐貿易、能源輸送的關鍵節(jié)點。
近年來,全球地緣局勢的深刻變動,徹底打破了中亞的“低調”態(tài)勢。一方面,俄烏沖突后,歐亞大陸能源與貿易通道面臨重構,中亞作為替代能源出口路線、陸上物流樞紐的價值凸顯;另一方面,全球多極化趨勢下,歐盟尋求減少對俄能源依賴、印度拓展 “東進西出” 戰(zhàn)略空間、美國試圖通過“C5+1”機制強化區(qū)域影響力,各大力量紛紛將目光投向這片“歐亞十字路口”,中亞的戰(zhàn)略重要性被重新定義。
在此變局之下,中亞五國如何以“戰(zhàn)略主動性”應對大國互動?其外交政策將如何調整以堅守主權利益?中國與中亞在深化合作中,又該如何彌合文化認知缺口、加深合作互信?為解答這些關鍵問題,歐亞系統(tǒng)科學研究會專訪了烏茲別克斯坦國際問題高級研究所副所長奧迪爾·加法羅夫(Odil Gafarov)。這位兼具中、美學習經歷與本土智庫經驗的學者,不僅揭示了中亞以“多向外交”平衡大國關系的底層邏輯,解析了中亞精英治理體系的穩(wěn)定性根源,更直面了數(shù)字經濟、水資源安全等區(qū)域發(fā)展挑戰(zhàn),以及中企在中亞本土化的實踐路徑。
該訪談以中亞本土學者的觀察為支點,搭建理解中亞“主動塑造命運”的新框架,了解中亞從“被動依附”到“戰(zhàn)略棋手”的外交政策轉變,為深化中國與中亞之間的務實合作、構建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提供兼具深度與實操性的參考,歐亞系統(tǒng)科學研究會(ESSRA)特編發(fā)此文,供讀者閱讀思考,本文僅代表訪談嘉賓本人觀點。
【對話/慧諾咨詢創(chuàng)始人 高子豪】
中亞學者眼中的中國與世界
ESSRA:能否先向我們的讀者做個自我介紹?請談談你的背景,以及是什么契機讓你投身于中國研究。你在烏茲別克斯坦、中國和美國的學習與工作經歷,如何塑造了你今天的學術興趣?
奧迪爾·加法羅夫:我叫奧迪爾·加法羅夫(Odil Gafarov),出生在烏茲別克斯坦。我的學術之路始于塔什干的世界經濟與外交大學,這所學校隸屬于烏茲別克斯坦外交部,為我打下了扎實的外交與國際關系基礎。最初,我的關注點并不在中國。但隨著全球格局的變化,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亞逐漸成為中國高度重視的地區(qū)。與此同時,中亞地區(qū)的戰(zhàn)略重心從傳統(tǒng)的俄羅斯、北約和歐洲,逐步轉向中國。這促使我不斷閱讀、研究與中國相關的議題,并最終意識到,要真正理解中國外交,就必須“到源頭去”。于是我申請并被北京大學錄取。
在中國的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在北京大學讀了兩年,后來又去了人民大學繼續(xù)深造。那段時間讓我真正愛上了這個國家——從文化、語言、美食到人與人的交往。同時,我對中國內政外交的學術興趣也大大加深。學習之外,我還積極參與實踐。2017年11月,我加入了上合組織青年聯(lián)盟(SCOLAR Network),擔任項目經理和協(xié)調員,負責包括模擬上合等項目,這讓我更直觀地理解了這一多邊機制的運作。
離開中國后,我進入反恐領域工作了一段時間,隨后赴美繼續(xù)深造。在美國期間,我仍以中國研究為核心,重點拓展了對中美關系和中國對外軍事政策的分析,研究案例涵蓋中亞、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如今,我回到了最初的學術起點——世界經濟與外交大學下屬的國際問題高級研究所。這家研究機構隸屬總統(tǒng)行政體系,是國家戰(zhàn)略智庫之一,我們的職責是為國家元首提供重要的外交決策建議??梢哉f,從烏茲別克斯坦到中國、再到美國,再回到本土,這一路的學術與實踐歷程,為我觀察地區(qū)與全球事務提供了多維的視角。
奧迪爾·加法羅夫Odil Gafarov
中亞的外交藝術與戰(zhàn)略
ESSRA:在西方以及部分中俄的相關討論中,存在一種觀點,即中亞國家常常被視為被動的角色,是中等大國博弈的“棋子”。你怎么看待這一定位?
奧迪爾·加法羅夫:這是一個關鍵問題,直指外界對我們地區(qū)的根本誤解,在我看來并不正確?,F(xiàn)實要復雜得多,我甚至認為中亞展現(xiàn)出相當高水平的戰(zhàn)略主動性。換句話說,中亞國家正在積極管理中俄關系,并利用這種互動來推進自身的主權利益。
要理解這一點,需要回到歷史背景。上世紀90年代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無疑是中亞的主導力量,無論在經濟還是軍事上。我們的經濟高度依賴莫斯科,俄軍在本地區(qū)保持著重要存在,例如駐扎在塔吉克斯坦的基地。但這種過度依賴并非新獨立國家所能接受的長期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主動尋求轉變的一方并不是中國,而是中亞國家。我們向中國釋放了明確信號:“我們在這里,我們愿意合作,以平衡俄羅斯的巨大影響。”中國出于自身戰(zhàn)略考量抓住了這一機會,雙方逐漸培育出一種更均衡的關系。
這種“平衡術”一直在動態(tài)進行。隨著中國影響力不斷增強,中亞國家有時會覺得“中國含量”太高同樣需要調整。于是,我們會重新拉近與俄羅斯的關系,這并不是回到依賴,而是一種再平衡。當我們發(fā)現(xiàn)俄羅斯的能力不足以獨占主導地位時,我們又主動拓展與歐洲、美國、印度等多方合作,所以你可以看到西方的媒體和智庫現(xiàn)在開始密切地報道中亞國家。由此可見,把我們描繪成軟弱或被動,是對中亞外交的誤讀。我們位于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這一特性也讓我們得以在大國之間周旋,這是其他地區(qū)難以復制的。
ESSRA:這個視角非常有趣,是否有一些經典案例可以分享一下呢?
奧迪爾·加法羅夫:當然可以。最近烏茲別克斯坦就有一個與中國在安全與發(fā)展領域合作的典型案例。中國支持我們內務部建設了一座非常先進的仿真訓練中心,這是未來警務人員的高科技訓練設施,對國家安全體系是重大貢獻。
與此同時,為了使合作伙伴多元化,烏茲別克斯坦也會主動與其他國家接觸,比如印度,出于某些地緣政治的考慮,印度也非常愿意提供支持,為我們出資建造了一座大型信息技術實驗室。
這樣一來,烏茲別克斯坦既獲得了一座現(xiàn)代化警務訓練設施,又得到了一個互補的信息技術實驗室。這絕非偶然事件,而是一種有意識的戰(zhàn)略設計。
能源領域也是如此,我們正計劃推動核能發(fā)展。雖然俄羅斯在技術和出口經驗上非常豐富,我們同樣也會積極考察法國、中國、韓國等國家的核能方案。政府部門有專門的委員會研究這些技術和條款,他們會根據國家的需要,盡可能進行多樣化的選擇。
要想自如應對這些復雜的格局,就必須極其聰明和專業(yè)。這也是為什么中亞各國政府高度重視自身能力建設,積極引進頂尖人才,以確保能夠在這場復雜的地緣博弈中持續(xù)有效地發(fā)揮主動性。
2025年4月3日至4日在撒馬爾罕舉行首次中亞-歐盟峰會。中亞時報
“從未間斷”的精英傳承
ESSRA:你剛才提到執(zhí)行這種外交戰(zhàn)略的官員與外交官的專業(yè)性,這就引出一個核心問題:精英階層本身。中亞國家是如何培養(yǎng)并留住這些精英人才?他們的治國基礎是什么?為什么像你這樣受過西方教育的人,會選擇回國而不是留在國外?
奧迪爾·加法羅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中亞國家能夠有效治理,顯然不是獨立后幾十年的偶發(fā)現(xiàn)象。我們的精英群體具備穩(wěn)定性與延續(xù)性,主要受益于三大支柱:悠久的治國傳統(tǒng)、強烈的文化身份認同,以及獨特的教育遺產。
首先是歷史上強大的治國傳統(tǒng)。以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為例,這片土地上有超過三千年的連續(xù)治國歷史。和中國五千年的傳統(tǒng)類似,我們有一種深植于文化中的信念:強有力的中央政權是維持秩序與穩(wěn)定的必要條件。這不僅是理論,而是現(xiàn)實的地緣政治需求。要在周邊大國的夾縫中生存并保持獨立,就必須建立強大而精細的治理體系。在不同歷史階段,這種延續(xù)性也能夠一直保持。即便在19世紀被俄羅斯帝國征服,中亞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自治和強大的地方治理結構。蘇聯(lián)時期,國家形式被改造,但在體制內成長起來的地方領導人,本身依然是有力的行政管理者。
正因如此,紀律與秩序的政治文化一直延續(xù)下來,成為現(xiàn)代治理的基礎。僅從人力資源來看,凡是強國家體制必然伴隨龐大的官僚體系(不管你是否喜歡),他們往往不隨著最高統(tǒng)治者的變化而變化。官僚精英群體也是中亞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個支柱是文化與歸屬感。這更個人化,卻解釋了為什么許多像我一樣在海外受教育的人最終會選擇回國。我在美國待了幾年,完全有機會留下,但我還是回來了。我尊重西方,但那里有一些與我們文化身份格格不入的地方。比如,安全感。在許多西方大城市,夜晚外出并不總是安全;而在中亞,國家的存在確保了高度的公共安全。從更深層次來說,是一種文化歸屬感——在這里我真正屬于這個社會,而在別處永遠是“外來者”,這種差異很難被替代。
第三個支柱,也是最關鍵的,是獨特的教育基礎。我們在蘇聯(lián)遺產中受益良多。盡管那個體制有意識形態(tài)的局限,但它在科學與人文學科上建立了非常扎實而嚴格的學術傳統(tǒng),而這一傳統(tǒng)本身深受歐洲教育體系影響。二戰(zhàn)期間,大量學術機構和科研設施從莫斯科遷往塔什干,這極大地推動了本地區(qū)的西式教育發(fā)展。
我的老師那一代人幾乎全部出自蘇聯(lián)最頂尖的大學。我自己的導師就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學習,并在哈佛執(zhí)教,把西方的視角帶入中亞。今天,這一教育體系進一步演進。我們這一代精英不僅在后蘇聯(lián)體系和西方接受過教育,也有在中國、日本和韓國學習的經歷。這種經歷讓我們擁有多元而強大的知識儲備。通過對比東西方不同體系的優(yōu)劣,為本國挑選出最適合的治理經驗與做法。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政府治理能力正在不斷提升。國家正在積極吸納新一代全球化專業(yè)人才——無論他們在西方、中國、俄羅斯,還是其他地方受過教育。這些年輕人被任命在各部委以及總統(tǒng)行政體系的關鍵崗位,形成了堅實的智力基礎,為國家制定深思熟慮、行之有效的政策提供支持。
烏茲別克斯坦青年衛(wèi)星網
- 原標題:被美歐印緊盯的中亞, 為何獨獨青睞中國?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特朗普“下令美軍開火”
2025-09-20 10:22 特朗普 -
俄副總理:或向中國提供重型發(fā)動機
2025-09-20 09:03 中俄關系 -
韓國月城核電站泄漏約265千克重水,目前未發(fā)現(xiàn)輻射異常
2025-09-20 08:58 三八線之南 -
法軍高官:中國一天一個樣,見都沒見過
2025-09-20 08:41 法國見聞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即將離任
2025-09-20 08:37 -
愛沙尼亞稱“被侵犯”,俄國防部否認
2025-09-20 08:15 -
助紂為虐……美國將向以色列再賣64億美元軍火
2025-09-20 08:04 巴以恩仇錄 -
他被確認出任美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
2025-09-20 08:04 -
安理會表決,中俄投贊成票
2025-09-20 07:23 伊朗局勢 -
字節(jié)跳動公告
2025-09-20 07:21 -
葡萄牙也要承認
2025-09-20 07:12 -
習近平: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
2025-09-19 22:56 中美關系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2025-09-19 22:46 中美關系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2025-09-19 22:45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2025-09-19 22:09 觀察者頭條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shù)
2025-09-19 22:07 俄羅斯之聲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2025-09-19 21:13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2025-09-19 20:48 巴以恩仇錄 -
習近平同特朗普通電話
2025-09-19 20:07 中美關系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2025-09-19 19:12 觀察者頭條
相關推薦 -
新加坡總理:這個問題,是中國紅線中的紅線 評論 9俄副總理:或向中國提供重型發(fā)動機 評論 187習近平: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 評論 27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114“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56最新聞 Hot
-
新加坡總理:這個問題,是中國紅線中的紅線
-
馮德萊恩揚言:歐盟要制裁,含中企
-
歐盟安撫歐爾班:俄羅斯問題上收收手,5.5億歐元還是照給
-
特朗普“下令美軍開火”
-
俄副總理:或向中國提供重型發(fā)動機
-
法軍高官:中國一天一個樣,見都沒見過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即將離任
-
助紂為虐……美國將向以色列再賣64億美元軍火
-
他被確認出任美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
-
愛沙尼亞稱“被侵犯”,俄國防部否認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shù)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