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韋諾:香港不能且不應“去殖民化”?
香港“去殖民化”的特殊性
雖然英國在香港實施殖民統(tǒng)治,政治經(jīng)濟權(quán)力由英國人或企業(yè)所控制,但香港本身并非殖民地,而是作為列強侵略中國、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過程的一部分,是中國無法對其行使主權(quán)及治權(quán)的被侵占地。因此,1972年香港被聯(lián)合國從殖民地名單中剔除。
與其他殖民地的經(jīng)驗不同,香港并非以獨立或自治的形式來結(jié)束殖民,而是以回歸祖國的形式。另外,在中英雙方協(xié)商下,香港經(jīng)歷了平穩(wěn)溫柔的“過渡”來結(jié)束外來政權(quán)統(tǒng)治,而非激進暴烈的“解放”。換言之,平穩(wěn)有序回歸祖國是香港結(jié)束外來政權(quán)統(tǒng)治的特殊性。
基于香港的特殊性,其“去殖民化”的目標并非建立“本土意識”,更非不倫不類的所謂“香港人主體性”或 “香港民族”等身份認同,而是要解決殖民主義在思想及心靈上造成的扭曲(如日本左翼作家尾崎秀樹所說的“喪失祖國”與“白癡化”),使香港人重新認識及認同自己屬于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從心理上重建民族尊嚴感。
然而,當時香港社會的主流共識是“維持現(xiàn)狀”,而七十年代曇花一現(xiàn)的“反殖”意識并沒有成為主流。因此,在過渡期內(nèi),為了保持穩(wěn)定,盡可能減少變化,香港“去殖民化”工作并未全面開展。
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及生活方式,以及原有的法律制度得以保留。英治時期的政治架構(gòu)、公務員隊伍、教育制度及社會福利制度等亦“繼承”下來。在英治時期制訂的法律,政府只透過對條文內(nèi)各種體現(xiàn)英國殖民管治的提述(例如:“女皇陛下”、“聯(lián)合王國”和“英國屬土”等字眼)作出適應化的詮釋,并未直接修改相關(guān)字眼。
至于帶有殖民歷史色彩的建筑物、街道和地標,修改名稱本屬典型的“去殖民化”措施。例如,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后,隨即公布“臺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通令全省各地于縣政府成立后兩個月內(nèi),對所有帶有日本殖民色彩的街道名稱進行改正,如大正町、大和町等,并擬定能夠發(fā)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新名稱,如中華路、和平路等。
然而,回歸后香港政府并沒有對所有帶有殖民歷史色彩的建筑物、街道和地標作出修改,“皇后大道”依舊稱作“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女王銅像仍然豎立在維多利亞公園之中。
香港維多利亞女王像(資料圖/維基百科)
不過,這不代表“去殖民化”從未在香港開展。最明顯的事例是法定語言。
語言一直是殖民者用以傳播殖民意識形態(tài),使被殖民者對本民族文化“自我矮化”,從而同化被殖民者的重要工具。在英治時代,英語長時間是香港唯一的法定語言,中文并無法律地位。從政治到社會層面,英語一直處于霸權(quán)地位。所有政府的法律條文、通告、文件等只使用英語,一切法律文件只有以英文書寫才具有法律效力。
直至1974年,在中文運動的壓力下,港英政府才正式修改《法定語文條例》,將中文列為法定語言之一。然而,在1987年之前﹐《法定語文條例》只規(guī)定本地法例以英文制定,法院亦只接受英語發(fā)言。
中英雙方于1984年簽署關(guān)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正式帶出為香港的成文法擬備中文版本的需要。聯(lián)合聲明附件一第一段規(guī)定“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政府機關(guān)和法院﹐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英文”。
前憲法性文件《皇室訓令》在1986年修訂﹐容許以中文或英文制定法律。隨后《法定語文條例》和《釋義及通則條例》在1987年亦經(jīng)修訂。不過,當時中文的地位仍然從屬于英文,絕大多數(shù)法律文件和合約都是以英文寫成,即使有時有中文本, 文件上卻注明“有歧義時以英文本為準”。
直至1995年5月,港英政府再次修訂《法定語文條例》,法院才容許使用中英兩種法定語言或其中一種。同年12月,原訟法庭頒下第一份中文判詞。
香港終審法院的正義女神像(資料圖來源:港媒)
隨著《基本法》頒布,正式確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行政機關(guān)、立法機關(guān)和司法機關(guān),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語文”。從條文的行文來看,中文和英文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條文將中文視為既有條件,既能有技巧地提升中文的地位,又能保持英文的地位,平衡國際化與本地化的需要,免卻了不必要的爭議。
中文與英文的地位和關(guān)系充分反映在《基本法》的文本效力之上。1990年6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的決定》指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主持審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英譯本為正式英文本,和中文本同樣使用;英文本中的用語的含義如果與中文本有出入的,以中文本為準?!庇纱丝梢?,《基本法》中文本優(yōu)于英文本,英文本只是中文本的譯本。
除了法律方面,特區(qū)政府明確將“兩文三語”作為官方的語文教育政策,期望學生可以中英兼擅,能書寫通順的中、英文,操流利的粵語、普通話和英語。另外,特區(qū)政府著手推廣“母語教學”。雖然推行過程遇上不少阻力,但我們無可否認這就是“去殖民化”措施。
因此,認為《基本法》沒有“去殖民化”成分,是錯誤的;認為回歸后無意圖“去殖民化”,也是錯誤的。
- 原標題:梁韋諾:香港不能且不應“去殖民化”?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國家衛(wèi)健委:新增13例,均為境外輸入
2020-10-17 08:1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又一國產(chǎn)疫苗公布試驗結(jié)果:對老年人同樣安全有效
2020-10-16 23:0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成都:已成立聯(lián)合工作組
2020-10-16 22:57 -
青島1089萬份核酸檢測全部完成,結(jié)果均為陰性
2020-10-16 22:3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國臺辦:所謂“149例臺胞在大陸失蹤”說法與事實嚴重不符
2020-10-16 20:53 兩岸關(guān)系 -
武漢送菜人獲評聯(lián)合國“糧食英雄”,封城時曾一日送菜3萬余份
2020-10-16 20:3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天天學習丨一句古詩 道出特區(qū)奇跡背后的真諦
2020-10-16 20:14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第1視點|習近平:改革不停頓 開放不止步
2020-10-16 20:10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臺軍:解放軍軍機昨晚、今早進入臺灣西南空域
2020-10-16 19:34 兩岸關(guān)系 -
印媒播出“臺獨”專訪,我使館: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底線
2020-10-16 19:24 龍象之間 -
美企試圖壟斷在華市場,上海開出2437.8萬元罰單
2020-10-16 19:13 產(chǎn)業(yè)萬象 -
成都大學:全校師生深感震驚和哀痛
2020-10-16 18:56 -
陳同佳出獄將滿一年,民進黨當局仍拒絕他赴臺投案
2020-10-16 17:58 臺灣 -
中國十萬畝海水稻完成產(chǎn)量測評 平均畝產(chǎn)超千斤
2020-10-16 17:43 -
中央政治局審議《成渝地區(qū)雙城經(jīng)濟圈建設規(guī)劃綱要》
2020-10-16 17:32 西南城事 -
大雪封山前,高原邊防部隊一批新型保溫菜窖建成使用
2020-10-16 17:26 -
時政微紀錄丨讓歷史告訴未來
2020-10-16 17:20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聯(lián)播+丨習近平廣東行的小瞬間與大畫面
2020-10-16 17:16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確保糧食安全,習近平把這幾大問題談透了
2020-10-16 17:12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又一發(fā)長征五號火箭運至海南
2020-10-16 15:52 航空航天
相關(guān)推薦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35“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08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0“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1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shù)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wǎng)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chǎn)品”
-
“對農(nóng)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