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璐娜:競技體育“內卷”時代,每一發(fā)子彈都是從零開始
最后更新: 2024-08-06 08:16:34隨著8月5日中國選手李越宏獲得男子25米手槍速射金牌,中國射擊隊也結束了今年的巴黎奧運會之戰(zhàn),總共收獲5金2銀2銅的好成績。
在這些輝煌戰(zhàn)績的背后,是射擊健兒們日復一日的汗水與淚水,更是中國射擊運動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傳承。
作為中國射擊運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上海射擊射箭中心主任,同時也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子10米氣手槍冠軍陶璐娜,也和觀察者網分享了她在射擊領域這么多年來的深刻感悟,以及對新一代運動員的期待和祝福。
觀察者網對話陶璐娜,聽她講述“中國奧運首金隊”背后的故事。
觀察者網:陶老師您好,很高興能在奧運期間和您交流。我們知道您的師傅,射擊冠軍許海峰是中國奧運金牌第一人,他帶出了您,您現(xiàn)在又帶出了一批優(yōu)秀運動員,像楊倩、姜冉馨這批00后的小將都已經脫穎而出。您是如何看待中國射擊運動的這種傳承?在您眼中,每一代的射擊奧運冠軍在個性特點上有什么區(qū)別?
陶璐娜:中國射擊的凝聚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一直在傳承。從許教練的時代到我做運動員的時代,再到今天的00后小將,射擊項目整體的環(huán)境氛圍,每一個運動員對這個項目的熱愛都是一致的,大家心中的目標和規(guī)劃都非常清晰的。所以在大家眼中,似乎每一個射擊運動員都比較類似,性格也比較相同。
不過我感覺我們師父這一代好像更加“霸氣”——他們從來不會擔心奧運會落選,有種知道自己“打遍全國無敵手”的自信。但是對我來說,即便平時成績不錯,遇到奧運會選拔也會焦慮和擔憂?,F(xiàn)在國家隊競爭就更加激烈了,都說現(xiàn)在是一個“內卷”的時代,競技體育界也是如此,對于高水平運動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比如10米氣步槍項目,原來我做運動員的時候,女子氣步槍40發(fā)的成績在392左右,已經是發(fā)揮比較好了,后來我們趙穎慧達到了400滿環(huán)的成績,現(xiàn)在的氣步槍成績已經到了感覺是在校槍一樣——高科技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們的裝備手段、選才手段、培養(yǎng)手段、心理手段等等都突飛猛進,運動員也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所以現(xiàn)在的運動員普遍感覺自己能夠被周圍人分分鐘超越,會有一定危機感,這就造成了所謂的“不自信”。
2000悉尼奧運會女子10米氣手槍決賽,中國選手陶璐娜奪得冠軍。這是悉尼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的首金。視覺中國
觀察者網: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您獲得了女子10米氣手槍金牌,這也是那一屆奧運會中國隊的首金。當時的細節(jié)您現(xiàn)在是否還記得,面對壓力您和您的教練許海峰是如何調節(jié)和克服的?
陶璐娜:我現(xiàn)在還記得比賽之前的兩個月,我就已經明顯感覺到了緊張,感覺胸口哇涼哇涼的,就算準備再充分,也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把人團團圍住,感覺整個氛圍都是沉重和壓抑的。到了悉尼之后,當時的奧運村和賽場也是非常簡陋的,我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如何管住自己的思想,發(fā)揮出平時的水平。
為了讓我不分心,當時許海峰教練在訓練時經常給我編故事,比如對我說今天俄羅斯某位運動員打得很好,保加利亞運動員打得也挺好等等,目的就是潑涼水,讓我不要得意忘形。就算我的成績全是10環(huán)這樣的成績,他也會把屏幕清掉,把后面的紙撕掉,讓我們不要去過多地考慮成績。在奧運會參加比賽前一天,我覺得許教練可能是給了我一句暗示,他說,你看我們(中國隊)先拿了一塊銅牌,后來又拿了塊銀牌……當時我就看著教練的臉,想著接下去肯定要拿金牌了。
就像我們的心理老師在出發(fā)之前對我們說的,“要以瓦倫達心態(tài)走向奧運賽場”——瓦倫達是一個走鋼絲的人,他在走鋼絲的時候,只看好腳下的每一步,不會去看前面的目的地,對我們運動員來說,就是打好每一槍,不要去想結果,因為我有這個實力,然后奧運金牌自然來臨了。
其實比賽那天還有一個小插曲,在決賽開打之前我吃了一張黃牌,實際上當時這是比賽規(guī)則允許的——這個項目之前是歐洲的強項,沒想到1996-2004年以后就變成中國的強項了,所以意大利裁判故意盯著我們中國隊,不過我沒有受到影響,資格賽打完最后一組100環(huán)以后,破了奧運會資格賽紀錄,我當時就感到冠軍離我越來越近了。最終的結果出來以后,我感到很幸福,我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心中的夢想,原來奧運會也就這樣,我也能平穩(wěn)地走過來,也能夠扛住壓力。
觀察者網:悉尼奧運會距離現(xiàn)在也差不多24年了,從24年前的悉尼到今天的巴黎,您感受到奧運發(fā)展了這么多年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陶璐娜:我感覺變化非常大。比如說訓練的要求和理念,我們做運動員的時候,硬件條件非常差,而今天我們的槍支、電子靶等各種裝備,還有靶場、宿舍、贊助商、國家隊的保障、訓科醫(yī)一體化的團隊,包括出國訓練比賽的機會,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比之下感覺我們小時候好像什么都沒有,現(xiàn)在全部都有了。
這次巴黎奧運會,我們的保障團隊也是做足了功夫,比方說在姜冉馨出發(fā)之前,國家隊中心主任、副主任、領隊教練親自帶頭,一起審定參賽計劃——我們那個時候有些運動員可能連參賽方案都沒有,現(xiàn)在方方面面是非常細致的,這就是訓練理念、競賽理念的轉變,從硬件到軟件到人的思想,再到整個團隊的意識和保障,三維立體地保障運動員備戰(zhàn),最終為國爭光。
另外還有奧運會的競賽方案。奧委會和國際射聯(lián)為了項目更加精彩,改了一稿又一稿的競賽方案,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這種可視化的視覺效果,包括賽制的精彩程度和觀眾的現(xiàn)場感受都大大地提升了。
訓練現(xiàn)場,觀眾手里拿著鼓掌器在賽場上制造噪音是一種抗干擾訓練。觀察者網拍攝
觀察者網: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原先的射擊賽場是非常安靜的,但是現(xiàn)在允許觀眾歡呼加油,所以現(xiàn)在射擊隊在比賽和訓練時會專門安排觀眾制造聲音,包括現(xiàn)場放一些音樂來幫助選手排除干擾、適應環(huán)境。
陶璐娜:對,這就是一種競賽的改革,能夠讓大家更加歡樂地感受到射擊的魅力,同時因為受到干擾,賽場上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
我們之前的資格賽成績是帶到決賽當中去的,現(xiàn)在都是清零。從零開始意味著每個人的機會又在增加,再加上射擊這個項目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相差0.1、0.2甚至0.5,從肉眼根本就看不出來,而最終的勝負就在這非常微小的毫厘之間。
除此以外,整個社會對于運動員的關注也在發(fā)生變化。我們小時候去參加比賽,受到的關注度沒有這么大,也沒有媒體和社交網絡鋪天蓋地地宣傳和推廣。尤其是互聯(lián)網時代運動員很難做到以前那種嚴格的“信息回避”,再加上“飯圈文化”也會影響體育界,對于運動員的心態(tài)、專注力、心理承受力都會有更大的挑戰(zhàn)。
還有就是世界范圍內的“卷”——不是我們中國一家卷,世界范圍內的射擊選手都在卷,比如印度射擊。印度特意聘請了世界范圍內的優(yōu)秀的教練員和管理人員帶教,全面系統(tǒng)地包裝策劃整個隊伍的備戰(zhàn),他們?yōu)榇似幢M全力。我的射擊紀錄保持了21年,去年就是被一個19歲的印度女孩子破掉了。
我覺得未來很多項目都是可以“封頂”的,也就是說原來不敢想象的滿環(huán)實際上是存在的,會有優(yōu)秀運動員不斷涌現(xiàn)出來,去打破紀錄,這就是競技體育的精彩。
觀察者網:剛才我們回顧了您的巔峰時刻,但是我們知道您的運動生涯也不是一直一帆風順的,您在運動生涯中經歷了哪些“坎”,又是如何突破的?
陶璐娜:就像前兩天東京奧運會冠軍楊倩說的,實際上我們一直在失敗。
1999年悉尼奧運會之前,我實際上經歷了一段低谷。那個時候打手槍速射,打到最后總是會脫靶,控制不了自己,比賽又在眼前,我又必須入選。我找了很多教練員、運動員、領隊,還去找心理老師,花了很多功夫,大方展示自己的漏洞,這個很難,因為誰都愛面子,不愿意輕易展示脆弱的一面。但是我需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放下包袱。
所以射擊射箭是對心理考驗是特別大的一個項目。運動員的成長過程一定是螺旋式上升的:碰到困難,解決問題,進步后再碰到困難再解決,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成熟更加穩(wěn)定。悉尼奧運后我又參加了雅典奧運,當時的心態(tài)沒調整好,比賽發(fā)揮不佳,然后我就真正進入了一個低谷。后面我用了兩年時間去克服,最終在亞運會又獲得三金一銀,并且打出了歷史最好的資格賽成績,391環(huán)。
那兩年對于我整個人生都是有指導意義,射擊項目每一發(fā)都從零開始,走下冠軍領獎臺的那一刻就是重新開始,這是我們射擊人一直在說的,但是真正做到其實特別艱難,我們需要扛住壓力,不斷尋找問題超越自己。
你看楊倩,她實際上每一次選拔賽都是正常發(fā)揮,只不過可能她的同伴打得比她更好,所以沒能入選奧運會,有很多人會說“奧運冠軍不行了”如何如何……作為曾經的奧運冠軍,我能夠感受到這種壓力。那個時候我自己也是這樣想的,我是奧運冠軍我要打好,但事實上當我突破冠軍光環(huán),對于任何人的超越我都能坦然處之,我才是真正進步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煜 
-
美國如何用“伏特臺風”篡改證據(jù)抹黑中國?
2024-07-11 07:53 -
菲律賓是美國放在南海的“陽謀陷阱”,中國怎么破?
2024-06-28 07:51 破局美國陷阱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頗老矣”嗎?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優(yōu)缺點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觀方車訊 -
試駕極越01:誰說智能和操控是矛盾體?
2023-12-05 21:24 -
當“汽車”變身“機器人”,算不算擁有了靈魂?
2023-10-25 17:36 觀方車訊 -
鐵西區(qū)帶給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來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關系怎樣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關系 -
陽邏,走訪大藍圖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數(shù)字化轉型 -
在上海車展感受車界變化,德國專家怎么說?
2023-05-22 10:23 觀方車訊 -
110萬輛!特斯拉中國近年賣出的車,幾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再砸一萬億日元,豐田“死磕”電動車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保時捷國產提上日程?最新回應來了
2023-05-10 17:56 觀方車訊 -
國六b即將全面實施,約百萬庫存車受影響
2023-05-10 17:55 觀方車訊 -
廣汽月度產銷快報,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觀方車訊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這種車企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汽車價格戰(zhàn)持續(xù),吉利、上汽“卷起來了”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360八年來首虧,哪吒汽車成“元兇”
2023-05-06 18:14 觀方車訊 -
德產特斯拉,用上了比亞迪電池
2023-05-06 18:13 觀方車訊 -
新能源車、海外市場“雙雙”破百萬,這家中國車企創(chuàng)造歷史
2023-04-28 17:50 觀方車訊
相關推薦 -
俄副總理:或向中國提供重型發(fā)動機 評論 59習近平: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 評論 26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102“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46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91最新聞 Hot
-
俄副總理:或向中國提供重型發(fā)動機
-
法軍高官:中國一天一個樣,見都沒見過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即將離任
-
助紂為虐……美國將向以色列再賣64億美元軍火
-
他被確認出任美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
-
愛沙尼亞稱“被侵犯”,俄國防部否認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shù)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