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蒙:破心中賊——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成人教育小記
關鍵字: 華北農村抗日戰(zhàn)爭敵后戰(zhàn)場邊區(qū)成人教育掃盲1940年,冀中區(qū)四專區(qū)的冬學共有2275處,每村平均16個冬學,學員共有155993個,占全專區(qū)76萬人口的20%以上。(11)1940年冬學運動中,單八專區(qū)7個縣就成立了1213處民校(各識字班未統(tǒng)一起來)入學文盲半文盲及高級民校學員共338004人。(12)據統(tǒng)計冬學中鍛煉出大批的冬學教員,只北岳區(qū)一、四分區(qū)和阜平計算,冬學中鍛煉出來的教員共達5988人,其中一部分提拔為小學教員,一部分則提拔為邊區(qū)的文化教育工作者。
在1939年共“提拔了6000多個新教員?!背扇松鐣逃謳恿藘和逃?,從上文可知冬學和民校入學率逐年增加,教育的內容是什么呢?
社會教育的內容、方法
村口的識字牌
針對成人記憶力差,生活經驗豐富,理解力強的特點。首先從農民的實際生活出發(fā)教農民認識鈔票數字,別花錯票子;教農民認識附近村子的地名,省的在找旁人問。再學習寫,學著開路條、記賬;教農民認識“麥子”、“粟”等種子的字,并寫在盛糧的缸上,以免耕種時下錯種子;阜平縣王快鎮(zhèn)冬學教師教“東”字的時候,不光講“東就是東方的東,也是東西的東”,又聯系到“房東”、“東莊”(王快鎮(zhèn)附近的村子);“見物識字”法。槐樹上貼“槐”字,井口貼“井”字,田間貼“田”字、車上貼“車”字。
美國記者貝爾登見到過這樣的情景:“一個在田地里耕種的農民,在地頭的一塊木板上寫上一個漢字,這樣整天來回走著、記著。通過這種方法,即使是頭腦簡單的人也能掌握復雜的人力文明。”;還有的教師在上冬學或民校的時候給農民講鋤頭的鋤字,說:“鋤頭是什么做的?”學員說:“鐵做的?!薄坝涀∮描F做的就有一個金字旁。”“好是兩個字,一家有女和子才好?!?
在教識字的同時也普及了男女平等的觀念;甚至冀中還有冬學教員使用注音符號(筆者在解放區(qū)教育工作者回憶錄看到過,具體方法不知道,希望各位方家解惑。)河北完縣的冬學教師把容易錯的字編出順口溜?!吧倌晷列量嗫啵蟻硇倚腋8!?,“敵人包圍邊區(qū),我們保衛(wèi)邊區(qū)”,“睜大眼睛看晴天”。
成人手靈活就讓成人多寫,在田間干活的時候,順手在地上寫;婦女做飯的時候在鍋臺上寫;民兵站崗的時候用木炭在石頭上寫。
教材內容。有《不買敵人貨》、《不用漢奸票子》、《一個愛國的老太太》、《開展家庭副業(yè)》、《反封鎖》、《自力更生》、《刮硝鹽》等課文。與邊區(qū)抗戰(zhàn)緊密結合,如課文《互助》“敵情緊急了,大家要互動,先把病人抬出村,再幫老弱和抗屬,互相來幫助,大家有好處?!?
有些課文編的生動、活潑,令人忍俊不禁—《狗吃大炮》:“朔州城,空又空,剩下七個鬼子兵,晚上發(fā)愁沒處躲,大小漢奸更擔驚。小隊長,有本領,莜面作了假大炮,就說炮隊進了城,大炮支在大堂外,來嚇全城老百姓。哪知洋狗不長臉,嘴饞偷吃莜面,等到鬼子發(fā)現,大炮吃了一大半。小隊長,難為情,偽軍偷不作聲,全城百姓知道了,個個笑得肚子痛?!?
用真實的事例勾畫出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鬼子的窘態(tài),堅定了人民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
群眾自己動手解決教學用具困難的難題。有的地方計算時間沒有鐘點,就用點香、漏水的辦法來代替;沒有算盤就用玉茭心,羊毛繩制造珠算大算盤;也有的用高梁、膠泥制作算盤,用“石灰代粉筆,鐵絲做鋼筆。
一區(qū)小龍門教員王樹山,除在夜校擔任政治課外,將小學課提前在早上上課,騰出時間到女識字班上課,為避免婦女唱歌的羞臊,故每逢上唱歌課的時候則帶上學生數人前往領導;洪水口教員楊殿祿,除每晚給小學上一課珠算外,并騰(出)大部時間為冬學上課;三區(qū)梯子村教員譚中和四區(qū)秋林撲馬玉蘭等除給冬學上課外并隔日給冬(學)(教)師與村干部上,使冬學教師一面教,一面學。
固這些教員不僅想盡辦法來保證冬學的上課時間,而且注意照顧冬學學員的具體情況,講課“通俗具體,明白清楚”,因此,村子里“五十八歲和七十三歲的老頭們(如楊聚、陳希先等)也天天上了冬學。
邊區(qū)成立伊始就開始恢復、發(fā)展小學教育,早于成人社會教育,邊區(qū)大量使用初小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當“小先生”,以彌補冬學教員不足,“即知即傳”。由小學生本人負責招收,最少是三個人,最多是十五個人。對象主要是農民,其他不識字的都有資格去當學生。傳習處的地點由小學生和所招到的學生共同決定。
“傳習時間是以農家憩息實際為標準,普通都是下午一時到三時??颇坑凶R字、唱歌、國難講話等三課。”在大槐樹底下,經常可以看到半大孩子在簡易黑板下教成人識字;華北農村的農民夏天有聚在一起吃飯的習慣,這時候嘎子出現了,“鬼子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了?!毕蜣r民宣傳黨的政策、抗戰(zhàn)形勢。
穿越到抗戰(zhàn)時期的邊區(qū),想找八路,兒童團先檢查你的路條,看過路條后,還要讓你念國民公約—必須認識幾個字才能走,李公樸先生就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在夜晚,母親哄睡了小孩子,在油燈下由大孩子指導下識字。子教父、子教母的現象比比皆是。
教學形式靈活、內容貼近實際的社會教育,激發(fā)了人民學習的熱情。1939年的冬學“已經從臨時性的季節(jié)性的學校而變成恒久的民眾識字班和民眾學校,使學習逐漸成為廣大群眾業(yè)余生活的重要部分,一個經常的不可缺的部分?!?
阜平石家寒冬學一個叫張難看的學員開了一個磨面磨坊。每天磨面時,一面用腳蹬著籮,一面拿著識字課本大聲朗讀。晚上回家還講給他沒上過冬學的奶奶聽。
每逢冬學緊張時期,大批的男女青壯年甚至是老頭、老太婆都涌進了冬學,一家之中,妻子和丈夫、父親和兒子、嫂子和小姑一齊上學互相競賽爭取“學習英雄”、“文化戰(zhàn)士”的佳話,到處頻傳。還有的地區(qū)“啞子和瞎子也去聽講,跛子也去參加。
中老年婦女學習
39年婦女更加積極的參加冬學教育。唐縣某村婆媳兩個都是該村婦女識字組的學生,可是每次上課的時候,總需要留一個人看家,燒飯洗衣,拮(拾)掇縫補。
于是媳婦讓婆婆去上課,要自己留在家里干活,婆婆說年紀輕的該讀書認字,年紀老的人要留在家里做事。最后還是媳婦拗不過婆婆的好意,于是就拿起課本抱起孩子去上課了?!皨?,等我回來,再教給你!”就是這樣婆媳兩個都認了字。
祖孫倆展開學習競賽。“在望都縣的一個村子里,有一位快六十的老太太,和她一個八歲的孫女,手拉手兒的去識字班上課,祖孫兩個還提出革命競賽來,看誰認得塊,認得準,兩個月過去了,在考試的時候,都及格了,認識了二百以上的生字。”
李公樸先生描寫了晉察冀邊區(qū)群眾參加學習前后的變化,“曾是目不識丁的三十萬文盲,在站崗放哨時,可以查驗路條,教給不識字的過路人讀念墻上寫的國民公約了。”社會教育不僅提高了農民的文化水平,更改變了他們思想。
前文提到八路剛到那會還“穿著明朝服裝”的平山。39年八路一次想抄近路截擊鬼子,找了一個平山的向導。向導說帶路可以但得給我好處,找八路要了四顆手榴彈。八路抄近路兜住鬼子,戰(zhàn)斗中鬼子的機槍一直響著,看著身邊的戰(zhàn)士紛紛倒下,向導摸出兩顆手榴彈匍匐前進,炸掉鬼子機槍。戰(zhàn)斗結束向導脖子上掛著繳獲的機槍,左手攙著一個,右手扶著一個負傷的八爺走下戰(zhàn)場。
勞動英雄韓鳳苓組織婦女編草鞋慰勞八路軍
社會教育使得婦女知道抗戰(zhàn)成敗是與她們切身利益相關的。一位婦女抱著孩子騎毛驢回娘家,看到路上一位負傷的八路軍步行回營地,她從毛驢上下來,非讓戰(zhàn)士騎著毛驢回部隊,戰(zhàn)士不肯。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習近平: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 評論 10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77“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31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6“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2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