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暢:朝韓“冬奧外交”效果可持續(xù)性有幾何?
關鍵字: 2018冬奧會朝核問題文在寅金與正平昌冬奧會【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劉暢】
當朝韓雙方運動員共持“半島旗”并肩走進平昌冬奧會開幕式現(xiàn)場,當金與正微笑著向文在寅總統(tǒng)遞交金正恩“親筆信”的畫面被全世界的新聞記者用鎂光燈記錄下來的時候,朝韓“冬奧外交”達到了頂峰,一時之間,人們似乎忘記了數(shù)月前整個半島還籠罩在一片核陰霾下,反而開始憧憬南北和解、甚至朝鮮核問題能通過一次“冬奧外交”得到一勞永逸地解決的美好前景。
雖然,當前的事態(tài)進展有理由讓人們對接下來的半島局勢抱有一定的樂觀態(tài)度,但縱觀20多年來朝核問題,以及自朝鮮戰(zhàn)爭以來近70年的半島歷史,我們心中似乎又要對此次朝韓“冬奧外交”效果的可持續(xù)性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數(shù)十年來,朝鮮半島南北關系出現(xiàn)了多次反復,總是在無限接近于完全和解和無限接近于走向戰(zhàn)爭深淵這段光譜的兩極來回搖擺,耗費了各方大量的戰(zhàn)略精力和資源。因此,做好平昌冬奧會之后半島局勢重新出現(xiàn)反復的準備,也就成了各方應該重點關注的方向。
文在寅與金正恩胞妹金與正握手 圖/視覺中國
一、朝鮮緣何態(tài)度軟化?
事實上,當文在寅總統(tǒng)于2017年9月的聯(lián)大一般性辯論上暢想朝韓運動員攜手進入平昌冬奧會賽場的美好畫面時,當時國際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可能會覺得他是在癡人說夢,因為就在不久前的9月3日,朝鮮剛剛進行了史上第六次核試驗,引發(fā)了各方的強烈不滿和關注,半島一時間戰(zhàn)云密布,不要說文總統(tǒng)所描繪的美好圖景看似海市蜃樓,甚至連平昌冬奧會能否開得成都受到了某種程度的質疑。緊接著,2017年底,朝鮮試射了“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更是給半島局勢火上澆油。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2018年新年致辭中接下了文總統(tǒng)在數(shù)月前向北方拋出的橄欖枝,隨后的半島局勢簡直可以用“峰回路轉”來形容,且南北關系升溫的速度簡直如坐了火箭般躥升。人們不禁好奇:近兩年,進行了多次核試驗和導彈試射、態(tài)度一次比一次強硬的朝鮮領導人,為什么突然之間態(tài)度軟了下來,居然開始尋求與韓國的接觸了?于是,分析朝鮮態(tài)度轉變和軟化的原因,就成了我們理解此次朝韓“冬奧外交”的來由以及分析其能否可持續(xù)的重要內容。
國際關系的實踐歷史告訴我們,任何看似突如其來、勁爆刺激的事情,都不是毫無征兆、空穴來風,總會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供尋找。從過去一段時間內半島局勢變化的過程來看,朝鮮態(tài)度轉變大致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在進行了如此高強度、高密度的核試驗和導彈試射之后,朝鮮肯定需要收斂一些,以確保來之不易的戰(zhàn)略主動和戰(zhàn)略效果。
2016年以來,朝鮮核試驗的頻率陡然上升,且更多摻入了形形色色的火箭、衛(wèi)星、導彈試射,一次次地引起了周邊國家和有關各方的強烈關注。僅2016年一年,朝鮮就進行了兩次核試驗,2017年又進行了一次,不僅頻度增加,而且從事后各方的評估效果來看,朝鮮核技術愈發(fā)先進和精密。朝鮮一再地通過核試驗和導彈試射等極端方式觸碰著有關各方和以聯(lián)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的底線,可供朝鮮回旋的余地越來越小,不利于爭取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這并不是朝鮮真正樂見的。
各方態(tài)度中,最引人注意的無疑是美國,其對朝政策的轉變是朝核問題最重要的新變量。特朗普政府的對朝“極限施壓”政策源于其對朝核問題的緊迫程度有了新的認知。特朗普對奧巴馬政府時期對朝“戰(zhàn)略忍耐”政策的拋棄,不僅是特朗普“逢奧必反”的政治手段,更是基于對朝鮮核能力對美國所構成的威脅程度的詳細分析。
這一年來,特朗普圍繞朝核問題做了很多工作,他啟動了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牽頭的對朝政策評估,還罕見地召集百名議員前往白宮,讓國務卿蒂勒森、國防部長馬蒂斯、國家情報總監(jiān)科茨和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就朝核問題進行吹風。此外,美國在2017年上半年圍繞朝鮮半島還展開了頻繁的軍事力量調動,等等。同時,特朗普政府還頻繁就朝核問題開展雙邊外交,以尋求與韓、日等盟國的政策協(xié)調,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共同磋商。因此,加大對朝施壓力度、以壓促談可以說是美國對朝政策調整的核心立場。
特朗普政府對朝政策的核心邏輯,還在于其認為中國是解決朝核問題的核心角色,“誘”、“壓”并用來爭取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支持。在“壓”方面,特朗普多次抱怨中國一通電話就能幫助美國解決朝核問題,但就是不愿這么做。而在“誘”方面,除了特朗普慣常喜歡用的“議題互嵌”式手法,提高與中國在其他議題領域(如經貿、臺海等)的利益價碼來換取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松口和配合,甚至國務卿蒂勒森還提出“不尋求在朝鮮進行政權更迭、不尋求金正恩政權迅速崩潰、不尋求加速推進半島統(tǒng)一、不尋找借口跨越三八線”的“四不政策”,表面上似乎是在回應朝鮮提出的安全保證要求,實際上被很多觀察家解讀為是在誘使中國默許和接受美國對朝動武的條件。
盡管中國堅定奉行“朝鮮必須棄核、朝鮮半島不生戰(zhàn)、不生亂”的根本立場,但在平壤看來,北京和華盛頓之間似乎越來越達成一種對朝鮮的默契,這種默契不僅危及朝核計劃的推進,甚至危及朝鮮自身的安全,因此平壤必須轉變態(tài)度和方式,尋求利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戰(zhàn)略猜疑來拆散雙方之間這種所謂的“默契”,以保證自身的國家安全和政權安全。這是朝鮮態(tài)度軟化的重要推動因素。
其次,經過多輪制裁,朝鮮的經濟力量和核能力獲取渠道已遭受沉重打擊,不得不變強硬為緩和,爭取更多回旋空間。
朝鮮同國際社會的關系有如典型的“膽小鬼博弈”模式:朝鮮越是頻繁、高強度地進行核試驗和導彈試射,國際社會越是加大對朝制裁力度,然后又導致前者更進一步地試驗、試射,進而導致后者進一步地制裁,如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兩邊誰也不肯首先示弱,都在不斷示強。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習近平: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 評論 10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36“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08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6“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2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shù)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wǎng)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