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鑫誠:臺灣“新南向政策”要抱“印太戰(zhàn)略”大腿?
關鍵字: 蔡英文臺灣臺灣省新南向印太戰(zhàn)略新南向政策新南向的悖論
旅游業(yè)的例子已經作為一個側面,從經濟領域反映了臺灣在大陸和新南向之間的政策困境。然而,新南向最大的死結卻幾乎是內生的:一方面,新南向有降低對大陸依賴的經濟目的,使其無法打消外界對臺灣借此經濟手段達成政治目的的疑慮。另一方面,如果缺少戰(zhàn)略和政治上的訴求,目前看起來事倍功半、希望渺茫的新南向又是為了什么?
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顏建發(fā)說得直接:“南向政策一直是臺灣內部獨派的愿景。那是跳脫過度依賴中國而擔憂被整并于中國系統(tǒng)的本能意念。打從李登輝、陳水扁,一直到現在的蔡英文,獨派皆有此念頭。”綠營學者都持此觀點,新南向被統(tǒng)派、大陸方面視為具有“經濟臺獨”傾向幾無懸念。
然而,蔡政府也深知,新南向欲收成效,不可能繞過兩岸關系,故必須極力弱化其在外界眼中的政治意涵,強調其并非敵對大陸之政策。
例如在執(zhí)政一周年之際,蔡英文就在受訪時強調,“我從一開始就說,新南向政策的用意并不是在這個區(qū)域內發(fā)表政治上的宣示,而是與國際社會建立互惠互利的關系;不是與大陸競爭,而是強調臺灣地區(qū)作為本區(qū)域的成員,以自身優(yōu)勢促進互惠互利發(fā)展。”而不少立場溫和的臺灣學者也紛紛呼吁,新南向不應和大陸割裂,離不開和諧的兩岸關系等等。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學者劉復國的分析一語道破新南向無法繞過兩岸的現實,他表示,推動新南向政策絕對不應該是為了與大陸劃清界線相互對立而為。但現實中,對于政治基本立場上,兩岸迄今還難達成共識,要想跨越政治難題直接進入新南向領域促成合作,不免流于一廂情愿。
事實上,新南向目標國家大多已與大陸建立密切聯系,這些和臺灣方面并無正式外交關系的國家,在處理對臺關系時不可能忽略大陸的影響。顯然,如果臺灣不能讓他國相信新南向不致引起兩岸關系乃至區(qū)域關系緊張,新南向國家不可能冒著犧牲對華關系的風險而站隊臺灣。
也正如劉復國所言:“臺灣的新南向努力不應刻意回避掉最關鍵、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那就是兩岸關系的緩和與穩(wěn)定發(fā)展。不管愿不愿意,臺灣都需要理解大陸對于東盟國家以及南亞國家的實質影響力,因為這些都將直接投射到新南向的執(zhí)行成敗上?!?
目前來看,如果蔡政府不能首先改善兩岸政治關系,便不可能說服大陸及新南向國家相信新南向的“友善”,而更可能被視為“經濟臺獨”和“麻煩制造者”。然而,如果蔡政府真的拿出誠意改善兩岸關系,新南向本希望達成的擺脫對大陸依賴之政策意義似乎不再重要了,獨派對此又作何感想?
換句話說,新南向政策要么是在兩岸關系融洽時錦上添花,與大陸政策相輔相成。要么則是在兩岸關系冷清時雪上加霜,被視為與大陸切割的政策手段。僅靠包裝掩飾而實現政策目標的可能性十分渺茫。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楊晗軼
-
詳訊來了!習近平同特朗普通電話 評論 0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15“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99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75“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17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