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錦濤:美國為何總為以色列“出頭”——游說集團的力量
關鍵字: 教科文組織美國推出教科文組織游說以色列美以關系以色列游說集團【文/ 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左錦濤】
10月12日,美國國務院宣布退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同時尋求保留觀察員席位。這次美國的退出,公開的理由之一是為以色列“出頭”: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持續(xù)增長的反以色列偏見”。所謂“反以偏見”的表現(xiàn),基本都與巴以爭端有關:2011年巴勒斯坦加入教科文組織,引發(fā)了以色列的強烈不滿;今年7月教科文組織宣布,希伯倫核心地區(qū)為巴勒斯坦的世界遺產(chǎn),被以色列斥責為“偽造歷史”。而作為以“無與倫比的盟友”,美國一直以“拖欠會費”作為對組織的要挾,直至今年一系列矛盾激化后,美以攜手退出了教科文組織。
這并不是美國第一次退出教科文組織。1984年里根政府就曾退出過,理由也如出一轍:“教科文組織已經(jīng)淪為第三世界批評美國和以色列的講壇”、“是個浪費的官僚組織”。直至2003年小布什政府時期,美國才又重新加入。就此而言,教科文組織實際上是美國外交的“出氣筒”——由于不像國際原子能機構或者世衛(wèi)組織那樣重要,因此遇到國內(nèi)財政、國會壓力或者以色列問題等,美國就會拿教科文組織的經(jīng)費乃至席位來做籌碼。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一方面美國經(jīng)常在外交上力挺以色列,另一方面以色列時常對美國的中東政策“指手畫腳”,甚至直言不諱地表達自身的態(tài)度(例如以色列對伊核協(xié)議的批評)。
圖片來源:中國國防報
這種“小國影響大國外交”的現(xiàn)象雖有先例,但如以色列與美國這樣的“異乎尋?!币部胺Q外交史上的“奇觀”了。那么這種美以之間的親密從何而來呢?以色列何以頻頻“干涉”美國的外交政策呢?這些功勞很大程度上要歸于在美國的以色列游說利益集團。
美國對以色列:“總是選擇原諒它”
建國之初,以色列并是美國的天然盟友,至少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兩國關系還不是那么密切。那時英法是以色列主要的后臺。蘇伊士運河戰(zhàn)爭期間,英法不僅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而且還親自參與入侵埃及;美國反而因為在這個問題上“試圖保持公正”,與英法以三國起了不少沖突。
美以關系的轉(zhuǎn)折點出現(xiàn)在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時期。進入60年代,美國出于冷戰(zhàn)的戰(zhàn)略考慮,開始提升對以色列的援助,以平衡蘇聯(lián)對埃及的支持。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中以色列的大獲全勝,證明了這筆戰(zhàn)略投資是十分劃算的,以色列可以成為美國在中東的橋頭堡。美國開始在經(jīng)濟、軍事和外交上全面支持以色列,充當以色列在國際社會的“保護人”。
在此之后,美以之間雖然偶爾有交惡,但是美國從未實際上停止對以色列的支持,雙方的合作達到了親密無間的地步。
因此有學者將美以之間的關系描述為“異乎尋?!薄T诤芏鄷r候,以色列可以無視美國的關切而自行其是(例如定居點問題),而美國總是會選擇原諒它。相比較面對歐洲盟友時那種相愛相殺的糾結,美國對以色列可謂是“百依百順”,以色列從美國獲得的支持甚至比英國還要多。
這種奇特的關系下,如果以色列對美國一直很重要,那稱得上也還合理;但問題在于,支持以色列并不總是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價值觀。
從利益論的角度來看,以色列真的能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安全和政治收益嗎?以色列當然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但以色列是否如某些政客所說“維護了美國在中東的秩序”?
這個論調(diào)在冷戰(zhàn)時期不無道理,蘇聯(lián)對埃及和敘利亞的援助確實構成了威脅,美國需要以色列這樣一個強力的盟友來維持其存在,打擊對方的地區(qū)代理人。然而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也恰恰阻止了巴以和解,并在阿拉伯世界培植了根深蒂固的反美情緒。從這個角度說,以色列雖然有價值但也有負面效果,因此美國本不應該無條件地予以支持。
當冷戰(zhàn)結束后,這種無條件支持的負面效果開始浮現(xiàn):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血債”,都被記在美國的頭上;反美情緒在中東蔓延開來,或演變成伊朗這樣反美的地區(qū)大國,或演變成基地組織這樣反美的恐怖組織。美國的中東政策則因此進一步被以色列“綁架”,從而形成“反美”的惡性循環(huán)。
不僅如此,以色列還會經(jīng)常自行其是,以至于危害到美國利益,比如間諜活動。美國司法部的一名前官員就承認,在美國活躍的外國間諜中,以色列人排名第二。
除此之外,從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看,以色列也作為盟友的價值也要打一個問號。
美國政客常用的一個論調(diào)是,以色列是中東的受害者,不僅受到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擠壓,而且還是恐怖主義的直接受害者。然而真實情況卻是,敘利亞和伊拉克陷于分裂,埃及簽署了和平協(xié)議,沙特加入美國陣營,恐怖主義活動不足以威脅到以色列生存,美國想要“鋤強扶弱”也是搞錯了對象。
相反,以色列一直在打擊巴勒斯坦,他們反而是中東的“施害者”。美國政客常用的另外一個論調(diào)是,以色列是中東的民主國家、世俗國家的樣本。然而就是這個“民主國家”的樣本,在對待本國的阿拉伯裔國民時采取了種種歧視性政策;“這個世俗國家”的樣本,代表極端猶太教勢力的哈瑞迪猶太人開始大力推行宗教保守主義,相比于其他宗教的極端勢力相差無幾。可以說,以色列的“民主”和“世俗”都是值得懷疑的。
然而就是這種情況下,以色列仍能讓美國近乎無條件地對其進行支持。這些功勞很大程度上要歸于在美國的以色列游說利益集團。
為以色列利益服務的美國人:游說集團
以色列游說利益集團在美國政治中深耕多年,可謂根深葉茂。追溯歷史,從20世紀初開始,移民美國的猶太人逐漸形成猶太人社區(qū),最早的猶太人利益集團出現(xiàn)。當然,這一時期猶太人利益集團還沒有涉足美國外交。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俄副總理:或向中國提供重型發(fā)動機 評論 59習近平: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 評論 26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102“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46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9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下令美軍開火”
-
俄副總理:或向中國提供重型發(fā)動機
-
法軍高官:中國一天一個樣,見都沒見過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即將離任
-
助紂為虐……美國將向以色列再賣64億美元軍火
-
他被確認出任美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
-
愛沙尼亞稱“被侵犯”,俄國防部否認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shù)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wǎng)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chǎn)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