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周東華、梁宇:當時不知道麻防任務這么艱難,但要是重來一次,我們還會堅守第一線
最后更新: 2024-10-06 13:51:10編者按: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是國家衛(wèi)健事業(yè)進步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衛(wèi)健工作面臨著傳染病、寄生蟲病和地方病流行,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短缺、水平低下的嚴峻形勢;當時,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約35歲。
經過75年的砥礪奮斗,中國衛(wèi)健事業(yè)取得了非凡進步,14億人的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據2023年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6歲——這是75年前的兩倍多。而且,我們還積極參與全球健康事業(yè)的發(fā)展。這條艱辛的道路上有科研工作者、醫(yī)護人員、志愿者等無數人的無私奉獻。
國慶75周年之際,觀察者網以新中國麻風防治作為敘述切口,刊發(fā)三位麻風防治醫(yī)生的口述回憶。他們的故事被記錄下來,得益于杭州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中心暨人文學院教授周東華數年來的走訪和研究。
周東華教授近年來專注于中國麻風病防治史研究,整理了境內外館藏的明清以來麻風隔離防疫史料,研究不同歷史時期政府和社會的麻風隔離防疫觀念、實踐與制度變遷,厘清教會、精英和政府在其中的不同角色,從麻風隔離防疫歷史出發(fā)探討國家治理傳染病的公共衛(wèi)生史。在如今國家和大眾重視健康的背景下,總結歷史經驗,總能對未來有所助益。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周東華】
新中國麻風防治事業(yè)幾乎始于“一窮二白”。
據中國麻風病防治專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尤家駿統(tǒng)計,1948年中國共有小型麻風院40處,“除云南昆明一處麻風院是當地市政府辦理外,其余39處都是外國教會創(chuàng)辦”,他們創(chuàng)辦教會麻風院的目的,“是藉慈善名義,進行傳教,也是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工具的一種,不是要全面消除我國的麻風病?!奔幢闳绱?,教會所控制主辦的麻風院僅幾百張床位,難以應付全國近40萬麻風患者所需。
基于此,1950年8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衛(wèi)生會議上,中央衛(wèi)生部李德全和賀誠兩位部長均將麻風視作對人民健康“為害最大、發(fā)病最多、死亡率最大”的疾病之一,是新中國確立的“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的衛(wèi)生防疫政策首先要消滅的疾病之一。
在中央政府領導下,組建麻風防治隊伍,調查麻風流行狀況,建立麻風防治機構,制定《全國麻風病防治規(guī)劃》,確立“積極防治,控制傳染”方針。經過從“控制麻風傳染階段”(1950-1980 年)到“基本消滅麻風階段”(1981-2000 年) 再到“消除麻風危害階段”(2001-2020 年)三個階段的積極有效防治,中國成功控制麻風流行,基本消滅麻風危險。這一歷史性成就取得,離不開祖國麻防戰(zhàn)線三代麻風醫(yī)生的奮斗。
資料圖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由于麻風患者眾多,麻風醫(yī)生異常緊缺。新中國成立后中央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第一份有關麻風防治事項通報指出:“希望今后各地醫(yī)務工作者要明確的認識防治麻風是我們自己的責任。”
為解決醫(yī)患供需難題,中央衛(wèi)生部開始大規(guī)模培養(yǎng)麻風防治專業(yè)人才。
1951年,中央衛(wèi)生部在山東舉辦首屆麻風防治高級研究班,麻風高流行地區(qū)23名醫(yī)師參加。1952年在西北5省舉辦27位醫(yī)師參加的同類進修班1954和1955年在山東再次舉辦麻風防治高級研修班,共60名醫(yī)師參加。這些從高級進修班畢業(yè)的醫(yī)師,回到甘肅、新疆、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山東等省,歸當地衛(wèi)生廳領導,并舉辦類似的麻風防治中級進修班,在短時間內培訓了數千名基層麻風醫(yī)生。
在這數千名基層麻風醫(yī)生中,有一批新中國成立初期從衛(wèi)生學校的中專生,服從組織分配,投身麻風防治工作。
廣東湛江的梁宇醫(yī)生,1954年畢業(yè),先是分配在公費醫(yī)療門診部。1956年左右,公費醫(yī)療門診部開始搞麻風工作,她志愿參加廣東省衛(wèi)生廳在東舉行的第四屆麻風班培訓班,此后一直服務于湛江麻風防治事業(yè)。對于最初的志愿選擇,她說“要是知道麻防任務這么艱難,我們當時絕對不敢接,不敢搞,但要是再重來一次,我們都還會選擇堅守麻防第一線?!?
1958年畢業(yè)于江蘇省鎮(zhèn)江醫(yī)校三年制中專后分配到沭陽防疫站工作的江澄醫(yī)生,在職業(yè)生涯之初就接觸麻風防治工作,1961年更參與馬海德在江蘇海安開展的麻風普查試點工作,從此與馬海德“結緣”。
馬海德寫下的“祝你在建設社會主義及麻風防治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的題詞成為江澄醫(yī)生一輩子奉獻中國麻風防治事業(yè)的信念。江澄醫(yī)生說:“他強調麻風防治是為了社會主義建設,這種思想跟他的鼓勵使得我能夠堅持干下去,甚至退休以后一直還在干,干到現在已經五十多年了,或者說,我可以干到死為止?!?em>(注:馬海德,原名喬治·海德姆,是第一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國人,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參加過紅軍、八路軍、解放軍。1936年初,馬海德受中共中央紅軍邀請,由上海前往陜北提供醫(yī)療救助,于193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啟他投身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55年的傳奇人生。新中國成立后,馬海德申請加入中國國籍,1950年被任命為衛(wèi)生部顧問,全身心投入到麻風防治工作中,改變了中國數十萬麻風患者以及數百萬麻風患者家屬命運。1988年9月23日,衛(wèi)生部授予馬海德“新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的先驅”榮譽稱號。)
馬海德醫(yī)生緊緊握住一位麻風病人的手大連晚報
1972年甘肅臨夏州衛(wèi)生學校全科臨床專業(yè)畢業(yè)的宋淵醫(yī)生和另一位同學被分配到和政療養(yǎng)院從事麻風防治工作,“我另一個同伴害怕麻風,怕被傳染,堅決不去麻風病院,但我聽見以后就想,麻防工作是祖國需要,分配到麻風病院就是要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于是下定決心要去搞麻防?!本瓦@樣,宋淵醫(yī)生從事了一輩子麻風防治工作,“這么多年過去,我想要是重來一次,我還是會堅定當初的選擇?!?
梁宇、江澄、宋淵三位麻風醫(yī)生,是數萬中國麻風醫(yī)生中的普通一員。他們的生命故事,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5周年來中國麻風防治事業(yè)的大歷史。
對談一| 梁宇:新中國初期湛江麻風防治無悔的親歷者
【人物小傳】
梁宇:1932年出生,麻風病防治醫(yī)生。1956年響應中央號召投身麻防事業(yè),參與廣東省湛江市麻防工作,她開始走上麻防崗位時,全市麻防組只有三人,最困難時只剩下兩人,要負責全市的麻風普查和上百名麻風病人的送藥工作。
那個年代條件艱苦,交通工具缺乏,搞麻防工作又要經常下鄉(xiāng)走訪,每到一個鄉(xiāng)鎮(zhèn),都要對群眾挨戶查訪,梁宇醫(yī)生就這樣在麻防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默默奉獻了三十多個春秋;至1987年退休,和千千萬萬奮戰(zhàn)在麻防戰(zhàn)線的醫(yī)生一樣,為我國麻防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周東華教授(右二)帶隊走訪梁宇醫(yī)生(圖中),嶺南師范學院彭展老師(右一)為此次訪談提供諸多幫助。
梁宇醫(yī)生作者供圖
筆者:您畢業(yè)后為何選擇了麻風工作?
梁宇: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從事麻防工作的,幼時廣州家里的一個保姆是東莞人,東莞麻風病人很多,她一說“麻風佬來了”我就嚇得要死,平時也用“麻風佬”來嚇我,因為她,我才知道麻風病是一種很恐怖、很嚇人的病,但是麻風病人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從來沒見過。
我1954年畢業(yè)以后,分配在公費醫(yī)療門診部,1956年左右,公費醫(yī)療門診部開始搞麻風病工作。當時的衛(wèi)生局長是一個姓孫的老紅軍,他在領導會議上說:“中央提出要搞麻風病的防治,鼓勵廣大醫(yī)護人員參與?!敝芭e辦過第三屆麻風班,但湛江沒人肯去,派不出人,孫局長就被批評了。
我聽見以后就想,麻防工作是祖國需要,分配到湛江就是要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于是下定決心要去搞麻防。我和廖霞蕾醫(yī)生一拍即合,就一起去找孫局長。孫局長說我們不知道麻防工作的艱難,不能去。在去麻防工作前,我和同事確實不知道具體工作是什么。我們想法很簡單,覺得這病和其他病一樣,生病了就打針吃藥,沒有什么可怕的,所以堅持要去。
孫局長說我們空口說話不算,讓我們寫申請、簽名,還要按指紋,怕我們反悔,在這之后一位中醫(yī)也加入了我們。6月份后,我們三個就一起去了東莞的第四屆麻風班。我、廖霞蕾醫(yī)生、陳德軒中醫(yī)一起培訓了三個月,培訓結束后回來成立了麻防組。廖霞蕾醫(yī)生1952年就來湛江工作,工齡比我長,算是小組的負責人。
加入麻防工作時我已經有了男朋友,他是本地人,知道當地麻風病人比較多,回來后很害怕,勸我不要搞這個工作,我和他說是書記動員我們,他是老干部、老黨員,1940年代入黨,心中也有責任感,就沒了意見。
雖然他支持我參加麻防,我上山調查,他管小孩,但是我知道他心里面還是害怕,所以我有個習慣,下班回來衣服都是掛房外,不進屋。當時我們的宿舍還沒這么好,就掛在門口,放在太陽下曬。這個習慣我保持到現在,因為我是搞傳染病研究的,不僅搞麻風病防治,還搞鼠疫研究,所以外面街上穿過的衣服都不會拿進屋。
筆者:當時麻防宣傳是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效果如何?
梁宇:我們在麻防宣傳的過程中要和民眾們解釋什么是麻風病。采取的方式是登報紙,放廣播,或是在公社發(fā)資料,在市區(qū)發(fā)宣傳冊。
我和廖醫(yī)生普通話講得不是很好,就找了一個防疫站會講雷州話、普通話和白話的女同志,讓她來幫我們做宣傳。但是宣傳范圍也不廣,很多村子的交通不方便,不能宣傳到每個角落;宣傳效果有限,百姓們的衛(wèi)生知識比較落后,不是很相信我們所講的內容。
以前防疫站還抽派我們一村一村去打百白破(注:百白破三聯疫苗,是白喉類毒素、百日咳菌苗和破傷風類毒素按適當比例配置成的聯合疫苗)、小兒麻、糖丸疫苗,但是群眾都不肯打。村干部在宣傳中也不太積極,一般都是主動問他們,他們會陪同我們一起到病人家。但公社衛(wèi)生院的幾個醫(yī)生都比較積極,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太平公社的陳醫(yī)生,他的病人很窮,他自己是兼職醫(yī)生,還把自己的舊棉被、舊蚊帳送給病人。因為他待病人好,所以病人也自愿上車去醫(yī)院。在他的治療下,病人的病也好多了。他還幫我們送藥上門,減輕了我們親自送藥上門的負擔。
街頭的防疫宣傳場景資料圖自網絡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熱搜第一!網友:買不到,根本買不到
2024-10-06 11:32 -
男明星粉絲涉嫌偽造官網文章?北京警方:已立案偵查
2024-10-06 07:16 依法治國 -
突破1.05億!多項紀錄被打破
2024-10-05 18:49 節(jié)日談 -
“國慶期間,反映購房意愿的看房量、到訪量大幅上升”
2024-10-05 13:36 中國房市 -
18元一份套餐、份量很足,多地政府食堂國慶期間開放
2024-10-05 07:44 節(jié)日談 -
人民網評:假冒媒體,豈是兒戲?
2024-10-04 19:24 網絡謠言 -
安徽合肥肥東警方:4人因散布地震謠言等被行政拘留
2024-10-04 17:04 網絡謠言 -
為轉移對某主播家庭糾紛的注意力抹黑董宇輝?東方甄選回應
2024-10-04 16:14 網絡謠言 -
中央編辦主任披露:97個人口小縣機構改革全面完成
2024-10-04 09:19 改革進行時 -
貴州織金發(fā)生山體垮塌,致6死
2024-10-04 07:13 -
臺灣突發(fā),9人罹難!國臺辦:痛心
2024-10-03 19:40 臺灣 -
出生人口數快速下降,湖南:幫助產科兒科醫(yī)生轉型換崗???????
2024-10-03 10:25 醫(yī)療改革 -
95后范富榮,履新副市長
2024-10-03 10:23 地方人事觀察 -
中央網信辦集中整治編發(fā)虛假不實新聞信息等五類突出問題
2024-10-03 09:20 網絡謠言 -
福建艦官兵在戰(zhàn)位上送祝福:祖國請放心!
2024-10-03 08:18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
中組部:堅決擁護黨中央對李剛進行審查調查的決定
2024-10-02 20:33 -
我使館回應瑞典媒體所謂“中國秘密網絡”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污蔑抹黑
2024-10-02 19:12 -
2144.8萬人次!10月1日鐵路客流量創(chuàng)單日歷史新高
2024-10-02 09:48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
“十一”前夕,一批“內鬼”被揪出查辦
2024-10-01 22:38 廉政風暴 -
69名中國公民自黎巴嫩安全撤離
2024-10-01 17:47
相關推薦 -
習近平: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 評論 10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77“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31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6“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2最新聞 Hot
-
助紂為虐……美國將向以色列再賣64億美元軍火
-
他被確認出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
愛沙尼亞稱“被侵犯”,俄國防部否認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