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智觀察所:《紐約時報》急問為什么小米可以造電動車,蘋果卻不能?
最后更新: 2025-03-10 09:42:47與小米和華為的成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蘋果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探索以失敗告終。盡管投入了大量資源,蘋果的造車計劃卻未能開花結果,其原因值得深思。
蘋果缺乏汽車制造的經驗。汽車制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與消費電子生產有著本質區(qū)別。蘋果在汽車供應鏈和生產體系的建立上遇到了巨大挑戰(zhàn),難以從零開始構建這一切,導致時間和成本上的巨大壓力。
品牌定位與市場脫節(jié)也是一個問題。蘋果一貫以高端品牌形象示人,其產品定價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然而,電動汽車市場近年來競爭激烈,價格戰(zhàn)成為常態(tài),蘋果的高端定位難以適應當下的市場環(huán)境,尤其是在與特斯拉、比亞迪等對手的競爭中顯得力不從心。
但恐怕上述這些原因還不是問題的關鍵,蘋果面臨的技術瓶頸,才是不容回避的最主要原因。自動駕駛被視為電動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但蘋果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突破遠落后于特斯拉等行業(yè)領跑者,使其在關鍵競爭點上失去了優(yōu)勢。
自動駕駛技術被視為電動汽車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而蘋果在這方面的滯后是其造車項目受挫的關鍵原因。蘋果雖然投入巨資研發(fā)自動駕駛系統(tǒng),但始終未能突破一系列核心技術難題。例如,傳感器集成和算法優(yōu)化是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基石,但蘋果的測試車輛在實際道路環(huán)境中頻頻暴露問題,如傳感器對復雜場景的識別不足以及算法在極端天氣下的失效。
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車曾在加州遭遇多次技術故障,甚至出現安全隱患,這表明其技術成熟度遠未達到商用標準。與此同時,行業(yè)領跑者如特斯拉通過多年的道路數據積累和算法迭代,已建立顯著優(yōu)勢,而蘋果在數據積累和長時間道路測試方面的短板,使其難以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這些技術難題直接拖累了項目的整體進度。
蘋果在造車項目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然而研發(fā)投入的回報卻未能匹配其雄心,這與資源分配的低效和戰(zhàn)略方向的搖擺密切相關。過去十年,蘋果的造車計劃經歷了多次調整:最初目標是打造一款完整的電動汽車,后來轉向專注于自動駕駛系統(tǒng),再到考慮與傳統(tǒng)車企合作。這種戰(zhàn)略不確定性導致研發(fā)資源被分散,無法集中攻克核心技術難題。
汽車制造與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在技術要求和生產流程上截然不同。例如,汽車對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遠超消費電子,涉及復雜的工程設計、碰撞測試和耐久性驗證,而蘋果在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幾乎為零。此外,汽車產業(yè)的研發(fā)和生產周期通常長達數年,與蘋果擅長的快速迭代和市場響應模式格格不入。
誠然,中國政府對電動汽車產業(yè)的強力支持,從購車補貼到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但對企業(yè)來說,技術創(chuàng)新才是核心驅動力。小米和華為的成功證明,跨界技術整合和智能化創(chuàng)新是電動汽車發(fā)展的關鍵。企業(yè)需要在核心技術上持續(xù)投入,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國企業(yè)在智能技術和電池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使其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了優(yōu)勢地位。
供應鏈整合能力決定了企業(yè)的成敗。汽車制造需要龐大的供應鏈體系支持,相比小米這樣的中國廠商,蘋果在汽車方面整合全球供應商、確保零部件穩(wěn)定供應方面的能力經不起考驗。中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為企業(yè)提供了強大的后盾,使其能夠在全球市場中快速響應需求,降低生產成本。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yè)的全球影響力在不斷提升。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量已占全球的30%以上,顯示出其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國內的激烈競爭促使許多中國汽車制造商向全球汽車市場推出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去年,比亞迪在全球售出了400多萬輛新車。難怪中國乘用車協(xié)會秘書長崔東樹說,小米汽車在中國以外的道路上行駛只是時間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心智觀察所- 原標題:《紐約時報》急問為什么小米可以造電動車,而蘋果卻不能?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昊 
-
全球首個!我國團隊成功繪制
2025-03-08 21:44 -
特斯拉FSD入華,深度回顧中美智駕競爭的關鍵變量
2025-03-08 09:30 心智觀察所 -
“下一個顛覆者,也可能來自中國”
2025-03-07 21:41 人工智能 -
被90后女生王虹證明的掛谷猜想究竟是什么?
2025-03-07 08:21 -
教育部部長:DeepSeek和機器人是教育重大機遇
2025-03-05 11:34 2025兩會 -
政府工作報告: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yè)
2025-03-05 09:38 2025兩會 -
用不用DeepSeek?婁勤儉:我是計算機專業(yè),我對人工智能有偏愛
2025-03-04 15:16 2025兩會 -
打破紀錄、最高水準!中國成功研制“祖沖之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
2025-03-04 07:13 科技前沿 -
2030年中國斜爆轟飛機真能一小時到全球?專家發(fā)聲
2025-03-03 17:53 航空航天 -
若前方無路,便踏出一條路:中國數據庫產業(yè)迎來“哪吒時刻”
2025-03-03 08:02 心智觀察所 -
獨家對話|蘋果在中國的發(fā)展會繼續(xù)承受壓力
2025-03-01 09:23 心智觀察所 -
“中國又一個DeepSeek時刻?”
2025-02-28 22:27 人工智能 -
“即使我們對手的產品免費,我們還是比他們便宜”
2025-02-28 14:06 心智觀察所 -
中國“祝融號”有新發(fā)現
2025-02-28 10:52 航空航天 -
3800億AI基建狂飆,改寫中概股敘事?
2025-02-27 08:30 心智觀察所 -
“極低溫 超高壓 強磁場 超快光場”合體!
2025-02-26 19:29 -
李強赴三大電信運營商所屬企業(yè)調研
2025-02-26 10:10 -
蔡司光學發(fā)布重磅新品,守護你的“睛”彩世界
2025-02-26 10:06 -
獨家對話| 誰真正低估了Deepseek?
2025-02-24 08:36 心智觀察所 -
韓國報告:韓半導體關鍵技術兩年內全面落后中國
2025-02-23 21:49 三八線之南
相關推薦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59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64“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17特朗普碰瓷:奪回阿富汗空軍基地,離中國太近 評論 273最新聞 Hot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
特朗普碰瓷:奪回阿富汗空軍基地,離中國太近
-
熱搶!部分民營銀行大額存單,年化利率超2%
-
美財長:人民幣匯率對歐洲是個事,對我們不是
-
“嘎子哥”謝孟偉抖音、快手賬號均被封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