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智觀察所:風雨瀟瀟,天命昭昭——中國鋰電激蕩三十年
2013年9月,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新政終于出臺,巨額補貼資金猶如冬去春來的“第一場雨水”,開啟了動力鋰電池市場又一輪增長周期。
相比第一輪周期的短促暴烈,新增長周期的風格則綿長許多。從需求誘發(fā)創(chuàng)新的視角看,新舊周期最大的不同,無疑在于個人消費市場的活躍。
隨著特斯拉Model S對電動汽車產品力的重新定義,大量個人買家終于開始對新能源汽車產生興趣和向往,進而吸引更多整車廠乃至“新勢力”創(chuàng)業(yè)公司跟進。而從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到消費端補貼、免稅、免拍牌,工信部牽頭的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以一系列彼此銜接的政策工具,成為加速這一過程的催化劑。
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正式超越美國,從此一騎絕塵,至今穩(wěn)居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在需求端形成內生動能之后,2015年3月,工信部正式發(fā)布《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yè)規(guī)范條件》并編制動力電池“白名單”,成為供給端發(fā)力的神來之筆。2015到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最大、最鮮美的一塊蛋糕,被實質性留給了中國廠商獨享。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很快托舉著中國鋰電產業(yè)騰飛到空前高度。
2017年,全球動力鋰電池市場規(guī)模正式超越消費類鋰電,而根據知名咨詢機構SNE數據,也是在這一年,寧德時代首度登上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第一寶座,與位列第三的比亞迪合計市場份額達到近30%,沃特瑪、國軒高科等中國企業(yè)同步躋身全球十強,“兩超多強”的國內產業(yè)格局基本成型。
此后,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合計掌握的市場份額繼續(xù)穩(wěn)步攀升,而二線廠商陣容則經歷了快速變化。
沃特瑪為代表的部分老玩家,將“短平快”的純電客車業(yè)務模式發(fā)揚到了極致,并最終在騙補風波里遭遇反噬,曾經的鋰電老大哥天津力神,則在頻繁的控制權變更中逐漸掉隊,繼之而起的,是中航鋰電、億緯鋰能等各有絕活的廠商。
作為一個整體的中國鋰電產業(yè),無疑沒有辜負產業(yè)政策制定者的用心,抓住歷史性機遇實現了研發(fā)、生產、經營能力飛躍。在補上三元路線“短板”的同時,國內已經形成優(yōu)勢的磷酸鐵鋰技術“長板”,也在外界一片質疑聲中不斷優(yōu)化完善。
從上游濕法磷酸工藝重大突破,到中游磷酸鐵鋰改性技術百花齊放,再到國產電芯制造設備全面超越海外廠商,以及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引領的電池包結構設計創(chuàng)新......全球同行看衰的磷酸鐵鋰,硬生生被中國人從荊棘叢生的歧路開辟為坦途。時至今日,隨著核心專利保護期的結束,實惠、安全、成熟的磷酸鐵鋰(LFP)路線上,已經烏泱泱涌來包括三星、LG在內的幾乎所有海外巨頭。
2019年,國補退坡和白名單取消,標志著中國鋰電市場基本完成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變,想要憑借三元技術優(yōu)勢上演“王者歸來”的韓企,卻突然發(fā)現在完全市場化的比拼中,丟掉“拐杖”和“陽傘”的中國對手已脫胎換骨。
焦慮感驅動下,韓國廠商重演了當年日本企業(yè)在鈷酸鋰路線上的做法,開始集體發(fā)力9系超高鎳,然而在磷酸鐵鋰已經越過性能體驗門檻的情況下,維持三元電池高溢價的防御策略顯得事倍功半。
更重要的是,伴隨對材料體系性能極限的壓榨,三元電池安全性隱憂已如影隨形,搭載9系三元的福特F-150 Lightning,在去年4月自燃事故后已明顯失去了銷售動能。
令人感慨的是,一路趕超直至登頂的中國鋰電產業(yè),此時也開始體會到“守業(yè)”之艱難。
已經沒有對手可供超越的產業(yè)人,又該如何超越自己?
5
盡管從出貨量看,當下的中國鋰電市場繼續(xù)呈現快速增長態(tài)勢,然而在供給端,產業(yè)人感受到的卻是十足寒意。景氣高點投下的巨量產能,與短期需求增速間出現了明顯錯配。
以最早公布半年報的寧德時代為例,該公司上半年已有鋰電產能323GWh,實際產量211GWh,產能利用率約為65.33%,與此同時,“寧王”在全球還有153GWh在建產能,而根據SNE數據,今年前五個月全球動力電池出貨較去年同期增長量約為50GWh,這也意味著,全球市場同期的增量蛋糕甚至不夠填滿寧德時代現有產線,遑論持續(xù)釋放的新產能。
與此同時,出貨量的增長,也往往難以完全對沖快速下行的價格中樞,還是以寧德時代做例子,今年上半年公司鋰電產品整體銷量超200GWh,較去年同期超170GWh的水平有約20%增長,但同期營收反而下降11.88%。
顯而易見,在這個出貨量快速增長的市場,參與者們當下卻正在經歷殘酷的存量博弈。如此格局,使廠商間不斷加碼的內卷成為必然,而這樣的內卷,也往往與“體面”無緣。
一時間,從叫停在建項目到超低價傾銷,從壓榨供應鏈到全員896,越來越頻密的流言蜚語,折射出當下產業(yè)人普遍性的迷茫情緒,海外市場險峻的地緣波濤,也使“外卷”面臨著所向披靡、孤軍深入,最后卻被人兜底的風險。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險峻的地緣波濤,也一浪高過一浪拍擊向中國鋰電產業(yè)。
有如馬克吐溫筆下的諷刺鬧劇,在對中國鋰電產業(yè)充滿惡意的詆毀和貶損中,A123破產案也被舊事重提。只不過,這次它已不再是美國政客眼中“根本行不通的政府主導增長戰(zhàn)略”代表,而是被中國企業(yè)偷走了榮耀與成就的受難圣徒。
故事是假,敵意是真。
中國鋰電企業(yè)的匆匆“外卷”,也面臨著所向披靡、孤軍深入,最后卻被人兜底的風險。
令人亦喜亦憂的中國鋰電,該如何穿越周期考驗?
討論這個問題時,自信,無疑是應有的前提,猶如馬拉松競賽中跑在第一位的選手,與其草木皆兵、慌張到不知如何邁步,倒不如對自己的實力和狀態(tài)多一分起碼的信心。
但真正做到自信與冷靜,在每天、每小時彼此強化的“共識”下又談何容易,比起“躺平擺爛”,努力想辦法的企業(yè)當下卻反而可能遭到更多打擊。在與心智觀察所交流中,一位參與過大量出海項目的專家就提到,國內鋰電廠商少數股權或技術授權的“曲線救國”模式,在歐美推動得并不容易:“人家不太看不上你的東西”。
的確,如果產業(yè)發(fā)展是一場奧數比賽,那么在不少美國企業(yè)眼中,拿下最高分的中國人似乎主要依靠考官發(fā)下的低難度卷子,而非“壓軸大題”實力,甚至在國內輿論場上,也不乏唱衰中國鋰電產業(yè)核心競爭力的聲音,認為除了規(guī)模之外,我們的發(fā)展質效并無多少獨特性可言,隨著本就擁有原始創(chuàng)新優(yōu)勢的美國祭出市場保護和財政補貼組合拳,甚至規(guī)模優(yōu)勢也將會被海外對手輕松抵消。
這個司空見慣的論斷,存在著巨大的謬誤。
在新興技術發(fā)展中,規(guī)模,恰恰是質量的核心指標。
一個反直覺的事實是,在全球鋰電產業(yè)第一個十年,從美國、韓國、法國、德國到中國臺灣地區(qū),都曾出現過雄心勃勃試圖趕超日企的后來者,與比亞迪、比克等一眾“土法上馬”的廣東企業(yè)相比,他們普遍資源更多、“低水平內卷”更少,執(zhí)行引進消化再吸收的策略也更為便利。千禧年前后,當大陸企業(yè)還在大搞“人海戰(zhàn)術”之時,臺灣能元科技甚至已直接出手買下鋰電先驅加拿大Moli,然而時至今日,除了幾大韓國超級財團,曾令大陸企業(yè)艷羨的其他“種子選手”均已泯然眾人。
此起、彼落,背后的原因其實并不神秘:從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到產業(yè)工人、企業(yè)經營者,我們“搞鋰電”的人太多了。充沛基數所支撐的不同技術路線、不同工藝配方、不同商業(yè)模式、不同產品形態(tài)大規(guī)??旃?jié)奏試錯尋優(yōu),完美匹配了新興技術產業(yè)化、商品化的內在要求。
回顧15年前磷酸鐵鋰熱潮初起,不乏“有識之士”仰望A123、Valence、Phostech三足鼎立的北美產業(yè)生態(tài),相較這種簡潔、精致的秩序,國內一夜之間冒出的上百個跟風項目的確稱得上“草臺班子”,合計成千上萬從業(yè)人員,拿出的產能可能還不及A123一家,相互挖人挖技術、大打無底線價格戰(zhàn)亂象叢生。
可就是這個缺乏美感的產業(yè)環(huán)境,卻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讓A123破產后已岌岌可危的磷酸鐵鋰技術“再次偉大”。
事實上,一代創(chuàng)新經濟學泰斗內森·羅森博格在其對美國高科技產業(yè)的梳理中,就分析過規(guī)模與創(chuàng)新的密切聯系:
“在美國,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私營企業(yè)對科學研究的巨大承諾,大約有16000家私人公司有自己的實驗室,美國過去50年里在高科技市場取得的顯著商業(y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私營企業(yè)的內部活力,工業(yè)科學家扮演了技術成果轉化的關鍵角色......20世紀有組織的工業(yè)實驗室的增長大大增加了工業(yè)世界中訓練有素的科學家數量,他們遇到的奇特現象極不可能發(fā)生,或被觀察到,除非在一些高度專業(yè)化的工業(yè)環(huán)境中。從這個意義上說,新的高科技產品的大量增長,加上訓練有素的工業(yè)專家的密集聚集,大大增加了20世紀技術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
令人感慨的是,日后的美國鋰電產業(yè),不但已經沒有了這種面向市場進行應用研究的人力儲備,甚至樂于投身這個行當的經營人才也極度稀缺,一位曾掌舵Ultralife的職業(yè)經理人就曾回憶,在斯隆管理學院他所在的250人班級中,只有4名同學選擇了制造業(yè)工作。
“這份工作并不光鮮,我每天都不穿西裝,而且是在工廠里辦公”。
幸好,從專業(yè)技術人力到樂于扎根工廠的企業(yè)家,我們獨步天下的規(guī)模優(yōu)勢仍然銳利。
在今天嶄露頭角的固態(tài)電池賽道、鈉離子賽道、液流電池等潛力賽道,依然能發(fā)現這樣的鮮明反差,每當一個位于美國的明星企業(yè)冉冉升起,回首國內,總會發(fā)現已經有十倍、百倍數量的競爭者已經占滿起跑線。
層出不窮的新賽道,也折射出鋰電產業(yè)的核心特征,即主導技術與主導市場的多變性。以至于在過往任何一個時點上,對中期大盤的預測都有可能成為刻舟求劍的笑話,而從聚合物到磷酸鐵鋰,從通信市場到新能源汽車,中國鋰電產業(yè)也正是通過一次次抓住新技術路線和新應用市場的機遇,最終建立起統(tǒng)治地位。
登頂之后,中國鋰電產業(yè)最大的變化或許是從挑戰(zhàn)者向守成者的身份切換。
曾先后登頂的韓日企業(yè),家大業(yè)大的巨型財團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切換時,一致表現出極強的路徑依賴慣性,傾向于從原有優(yōu)勢技術、優(yōu)勢產品、優(yōu)勢渠道中榨取更多價值,往往結果卻事與愿違。
他們所留下的教訓,同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取代日韓陣營坐上守成位置的中國鋰電企業(yè),有必要對“吃老本”心態(tài)抱有充分警惕,在優(yōu)勢領域爭取更大份額無可厚非,但切不該因為眼前更輕松簡單的選擇,而影響到對新機遇的評估和把握。
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最具關注度的全固態(tài)電池方向,國內產業(yè)界已經做出了相當積極的應對,而在日韓廠商大力鼓動固態(tài)電池風潮的同時,根據美國能源部近年發(fā)布的研究資助公告,鋰硫電池領域的技術進展也十分值得留意。
此外,美國、日本、德國,目前均在摸索車載電池與路側無線充電(DWPT)的結合方案,視之為破解里程焦慮或重載電動車實用化的良方,對中國企業(yè)而言,依托光伏的配套優(yōu)勢,蓄電池+太陽能的電源組合也有實現相近效果的潛力。順帶一提,北京理工大學瞄準實用化前景開發(fā)的光梭四號太陽能車,在去年的世界太陽能挑戰(zhàn)賽(World Solar Challenge)上已經刷新該團隊歷史最好成績,而其搭載的輕量固態(tài)電池,則來自于陳立泉院士孵化的衛(wèi)藍新能源。
最后但絕非最不重要的論題是,中國鋰電產業(yè),需要明了自己在更宏大潮流中的定位與使命。
十多年前,曾有機構預測過2025年全球電池消費結構,在總計約180GWh的市場大盤中,3C/小動力鋰電出貨量獨占鰲頭,達到約120GWh,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市場空間則為40GWh,與目前實際消費量相差約20倍。
以當年的“專業(yè)”眼光看,這樣的預測無疑非常合理,最有遠見的分析師恐怕也不可能想到,以中國為代表的全球新能源汽車消費能夠達到如此規(guī)模。
造成預測誤差的最關鍵因素,無疑是電池降本所改寫的油電成本等式。中國廠商的集體努力,將動力電池供給能力和成本推進到了不可思議的水平,廉價好用的動力電池,繼而為新能源汽車普及注入了持久動力。
今天,同樣的非線性增長正在儲能領域發(fā)生,無論是正在經歷發(fā)電裝機大比例新能源化的高收入國家,還是電力基礎設施脆弱的全球南方國家,大規(guī)模鋰離子儲能系統(tǒng)都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市場潛力。
當然,儲能市場長線掘金,還需要鋰電產業(yè)界乃至整個官產學共同體,實現從制造型企業(yè)思維向公用事業(yè)企業(yè)思維的轉變,商業(yè)模式探索任重道遠。
但心智觀察所相信,在這個未來的主導性市場,中國制造仍將憑借無堅不摧的成本優(yōu)勢,為儲能系統(tǒng)滲透擴散打開未曾設想過的空間。
不懂得像日韓廠商那樣抱團搞卡特爾、看到別人賺錢就要下場模仿、人人都想擴產降價“卷死”對手......從商業(yè)眼光看到的種種中國企業(yè)“劣根性”,對整個世界貢獻的卻是巨大的正外部性,通過價格這個無聲無息的杠桿,中國式成本體系下輸出的復雜制成品洪流,正在將現代工業(yè)和現代生活方式傳播到地球最偏僻的角落。
這股力量,勝過一切堅船利炮和神圣經書,也正是“中國制造”的昭昭天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心智觀察所-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袁以衡 
-
我國科學家實現材料突破,可用于開發(fā)低功耗芯片
2024-08-09 11:09 科技前沿 -
潘展樂“人類做不到”的秘密武器,是科技嗎?
2024-08-08 08:19 心智觀察所 -
我國成功發(fā)射千帆極軌01組衛(wèi)星
2024-08-06 16:43 航空航天 -
腦機接口“國家隊”來了,“為中美技術競爭注入新動力”
2024-08-06 15:17 科技前沿 -
警惕!美國對華信息戰(zhàn)之下的拆機江湖
2024-08-04 08:52 心智觀察所 -
如何應對AI內生安全風險,避免淪為“硅基文明”的奴隸
2024-08-02 13:59 心智觀察所 -
這個新機構領導班子都是高規(guī)格,有何深意?
2024-08-01 07:46 改革進行時 -
我國科學家取得全固態(tài)鋰電池研究新突破
2024-07-31 22:16 車市快訊 -
又邁出一步!中方“地球巨眼”中頻天線結構出廠發(fā)運
2024-07-31 11:14 天文 -
世界首位且唯一被授予馮·卡門獎的女航天科技專家吳美蓉逝世
2024-07-31 10:28 航空航天 -
鴻海將首次在印度生產iPhone 16 Pro與Pro Max
2024-07-30 11:12 -
“無疆生成,有界行者”——心智觀察所首屆線下沙龍?zhí)接慉I下一個爆點
2024-07-30 08:27 心智觀察所 -
CrowdStrike絕非“弱雞”,它在美國反華背景下成長壯大
2024-07-29 14:57 心智觀察所 -
專稿|比比看,大洋兩岸誰能先摘取能源“圣杯”
2024-07-28 08:53 心智觀察所 -
我國科研團隊提出實時監(jiān)測鼻咽癌治療療效新方法
2024-07-27 07:32 -
千億規(guī)模!上海三大先導產業(yè)母基金發(fā)布
2024-07-26 20:54 -
歐盟港停滿中國車?“產能過?!辈槐冲?/a>
2024-07-26 14:51 心智觀察所視頻 -
統(tǒng)一生態(tài):鴻蒙如何踩著諾基亞和三星的“尸體”前進
2024-07-26 14:22 心智觀察所視頻 -
專稿|“藍屏網災”暴露三大悖論,“純血鴻蒙”另辟蹊徑
2024-07-25 15:01 心智觀察所 -
打破認知局限!我國科學家研發(fā)出這一新型材料
2024-07-25 09:39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詳訊來了!習近平同特朗普通電話 評論 0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15“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99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75“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17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