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超:抑郁癥會在中國成為“流行病”嗎?
第二,舉辦高規(guī)格學術會議,推進理解日本文化的“憂郁”研究。
2000年,葛蘭素史克公司在日本京都召開高級學術會議,公司的目標是試圖解決日本的抑郁癥的文化難題,如何將日本的“憂病”轉化為符合美國心理診斷標準的“抑郁癥”。參加會議的人員主要是精神衛(wèi)生領域的重要學者,有美國的人類學家,也有日本的精神疾病專家。
在此次會議上,一些文化人類學者提出了對日本文化不同于美國文化的見解,比如美國麥吉爾大學的科邁爾博士認為,美國人對自我的體驗是個體式的,孤立在個體的頭腦里面,而日本人意識到的自我則少一點孤立的個體感,而更多與社會和自然背景聯(lián)系。這類見解雖然是學術見解,但是卻為制藥公司理解日本文化提供了一種思路,等于學術專業(yè)知識變相地為利益而服務。
日本學者則詳細敘述了該國精神衛(wèi)生服務體系在整個醫(yī)藥衛(wèi)生架構中的位置,還報告說,精神醫(yī)療服務當下正處于一個關鍵的轉折期,日本民眾對情感障礙、抑郁的擔憂,對高自殺率的關注都在迅猛增加。這無疑為醫(yī)藥公司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市場信號——日本人需要高科技藥物,只是還沒有醒悟。
京都會議最后達成的共識文件為葛蘭素史克公司提供了市場戰(zhàn)略和行動計劃。同時,國際抑郁與焦慮共識團體發(fā)出警告:抑郁在日本普遍沒有足夠重視,但西方科技即將伸出援手。
第三,以推廣高科技的名義,拉攏日本專家學者。
為了給自己的抗抑郁藥開拓一個新市場,葛蘭素史克成立了教育基金,多次舉辦高級學術會議,給予日本專家學者優(yōu)厚的報酬。
一個顯見的案例是,作為日本知名的精神科醫(yī)生,杏林大學精神衛(wèi)生系的田島治教授在會議上便宣稱,“采用國際通行的診斷標準和精神醫(yī)學技術,能帶來極大的好處,幫助評估患病率,還能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泵绹t(yī)藥代表先進科技,“新而有效的治療選擇,尤其是SSRI類藥物,能為減少日本社會的抑郁和焦慮障礙做出貢獻?!边@之后的好處是,葛蘭素史克公司付給他優(yōu)厚的酬金發(fā)表演講和參加會議。
第四,投放巨量廣告,擴展醫(yī)學“常識”,吸引普通人購藥。
在前三步做完之后,該公司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廣告宣傳。
一是大量的廣告宣傳。1995年神戶地震三個月后,一位電視節(jié)目制作人制作了一期講解彼得?克萊默的書《Listening to Prozac》,并在日本最大的電視網(wǎng)絡播出,該節(jié)目宣稱美國人在識別和治療類似抑郁癥、焦慮癥這樣的情緒障礙方面領先于全世界。
在某家制藥公司的抗抑郁藥廣告網(wǎng)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就像一個蛋糕菜譜要你用正確比例的面粉、糖和小蘇打,你的大腦也需要精確的化學平衡以保證最佳運行狀態(tài)?!?
二是精準投放廣告。抑郁癥就像是“心理上的感冒”,這句廣告詞非常經(jīng)典,它有幾重含義:它暗示“憂病”不是人們曾經(jīng)認為的那種嚴重疾病,所以也不應該帶有任何社會羞恥感;表示服用抗抑郁的藥物像買感冒藥一樣簡單;抑郁癥和感冒一樣,極其常見。這種宣傳說服了許多人為了可能算不上疾病的問題去尋求醫(yī)療干預。
三是心理診斷的可得性。人們可以在醫(yī)藥公司的網(wǎng)站上去做一個抑郁自我評估測試,如果測出來抑郁,就可以去醫(yī)生那里要求開藥。
當然,你可以說美國公司是在“搞陰謀詭計”,但是在美國醫(yī)藥公司的高管看來,這是一種基本人權,是推動普通人享有高科技成果的行為,是推動人們美好生活的行為。
葛蘭素史克公司/資料圖來自新華網(wǎng)
“病理化”:抑郁癥成為“流行病”
通過此種策略,抑郁癥逐漸成為了日本國民觀念體系中的“常識”。
一是自殺是未被診斷的抑郁癥的重要指標,將自殺等同于抑郁癥。這也意味著,抑郁癥是導致自殺的頭等殺手,得了抑郁癥不吃藥就要自殺,顯然,此舉在制造社會焦慮。
二是將看病吃藥看作是基本人權,日本人理應享受先進的科技成果,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是將西方的藥物宣傳成為高科技產(chǎn)品。通過無數(shù)的實驗和海量的在學術期刊發(fā)表的論文,權威專家作證,證明SSRIs類的西方藥物是被證實的西方高科技藥物,是包含了人類最前沿的科技??萍际窍冗M的,并且是無國界。
四是日本精神衛(wèi)生醫(yī)生應當使用美式的心理問卷來幫助診斷心理疾病。而此舉使得心理疾病的判定日?;⒑唵位?,普通人在網(wǎng)上做個量表便可以自行診斷。
五是宣傳不完全符合抑郁診斷標準的可疑病人,仍然應該看作是有病的人,而不是一個正常的人。
六是日本人必須重新審視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而這些壓力可以由SSRIs藥物來治療。
日本人的觀念與日常認知被輕易改變,憂郁不再是一種表達美的生活方式,情緒體驗,而是一種被稱為“抑郁癥”的疾病。其中病理化就好像是一種對待機械的方式,當醫(yī)生給患者做診斷時,醫(yī)生并不需要與作為整體意義上的人的具象化的患者深入接觸,只需要量表測算。
“你的這里有癥結”就好似“這車的軸承有問題”。病理化的好處是能迅速將癥狀歸類,快速找到改變情況的方法,且把自己遇到的情況歸結為病,對于深陷其中的人是一種解脫,“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病了,這我無法控制,不能怪我”。
由此,就需要看病吃藥了,抗抑郁藥物又被包裝成為高科技和先進醫(yī)療技術的成果成為日本國民延續(xù)生命的藥物,“抑郁癥”由此流行開來。當然,值得一提的是,二戰(zhàn)之后的日本基本上處于一種對于歐美的文化依附的狀態(tài)之中,對于西方的仰慕也間接對于吸收西方的先進醫(yī)學知識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蛟S每一個日本人的血脈里,都潛藏著一種憂郁的氣息,而西方醫(yī)藥科技將此氣質(zhì)顯性化和病理化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鄭淵潔:對三個商標維權32年未成功,將停刊《童話大王》全力維權
2021-12-16 09:11 -
甘肅武威吐谷渾王族墓葬:墓志刻有未能釋讀文字
2021-12-14 21:48 考古 -
抗美援朝中的“戰(zhàn)俘營奧運會”,姜文要拍?
2021-11-26 16:13 -
網(wǎng)信辦整治“飯圈”亂象:已清理負面有害信息40余萬條
2021-11-16 18:48 -
網(wǎng)民建議標識靖康之變宋欽宗陵墓,鄭州回應
2021-11-15 14:15 考古 -
風險已來,個人如何應對?專訪《灰犀牛2》譯者馮毅
2021-11-13 10:11 美國經(jīng)濟 -
《天書奇譚》重映,是“炒冷飯”?
2021-11-05 20:07 -
《這!就是街舞》第四季總決賽終極狂歡落幕 王一博蟬聯(lián)冠軍隊長
2021-11-01 11:50 -
25歲女子假扮“大粉”詐騙,13名飯圈女孩損失超十萬
2021-10-26 11:09 -
畫“虛弱妝”,被緝毒警察盯上了
2021-10-20 15:33 -
河南衛(wèi)視傳統(tǒng)文化DNA又動了…
2021-10-14 15:42 -
中國反邪教,美國保護邪教,為什么?
2021-10-13 07:34 -
美國最高法院門楣為何有孔子像?
2021-09-26 13:36 文化 -
上海月亮憑什么爆紅?看了這臺晚會才明白
2021-09-22 18:36 -
月餅有7種吃法?彩虹合唱團穿古裝,“魔性”月餅歌刷屏了!
2021-09-22 15:48 -
汪海林:片子賣出去的高價本來就是綁定演員的,怨不得流量明星要高價
2021-09-14 17:06 明星那點事兒 -
簡單實用才是無產(chǎn)階級?斯大林:不,我們要比歐洲更美
2021-09-12 09:14 -
超前點播收費成“朝錢點播”,中消協(xié)發(fā)聲
2021-09-09 11:07 -
“很多演員10年黃金期過了,公司就不管了”
2021-09-03 13:25 文化 -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北大并列第16名,居亞洲第一
2021-09-02 15:59 中西教育
相關推薦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35“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08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0“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1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shù)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wǎng)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chǎn)品”
-
“對農(nóng)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