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建成世界唯一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tǒng),檢驗建筑抗震等性能
國務院國資委網(wǎng)站8月11日消息,歷經(jīng)10年攻關,中國建筑技術中心啟動的“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tǒng)”于近日建成,正式投入試運行,成為當前世界上唯一的垂向加載能力上萬噸的六自由度工程結構實驗設備,可為國內外工程領域巨型復雜結構進行足尺實驗,避免因實驗系統(tǒng)加載能力和空間不足導致的“尺度效應”,真實反映結構受力狀態(tài),從而科學客觀地了解其力學性能。
建筑性能的“預言家”
工程結構試驗與檢測是研究和發(fā)展結構計算理論的重要手段,從驗證材料的力學性能到驗證由各種材料構成的不同類型結構和構件的基本計算方法,以及近年來發(fā)展的大量大跨、超高、復雜結構的設計建造,都離不開工程結構試驗研究。
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tǒng)擁有世界領先的大噸位、大空間、六自由度加載能力,可對構件進行足尺加載檢驗,科學直觀地了解構件力學性能,并以此開展工程領域新型結構體系研發(fā)、標準制訂、產品研制。
中建集團圍繞產業(yè)技術需求,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成功研制出“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tǒng)”??蓾M足國內外工程領域對巨型結構、復雜結構、工程隔減震子結構等進行足尺試驗的需求,為重大工程、設備的設計、建造和制造提供技術支撐,助力我國工程結構科學研究和技術革新。
行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的“助推器”
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tǒng)可廣泛應用于橋梁、隧道、鐵道、道路、房屋、大壩等土木工程結構,實體檢驗大型、復雜、關鍵構件在壓、彎、扭轉及動態(tài)往復加載等復雜受力狀態(tài)下的結構性能,是土木工程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大試驗裝備,將助推工程結構領域的技術革新和產業(yè)變革。
傳統(tǒng)建造業(yè)務方面,超高層建筑單個結構構件承重高達數(shù)萬噸,受實驗設備制約,結構設計人員一般通過有限元分析和小比例尺試驗作為設計依據(jù),無法真實反映實際構件的力學性能。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tǒng)擁有試件實體試驗能力,將為結構設計和施工提供精確高效的試驗數(shù)據(jù)支撐,助力集團保持傳統(tǒng)建造業(yè)務的技術領先優(yōu)勢。
基礎設施及新業(yè)務方面,可對大型水壩、橋梁、隧道的結構構件進行足尺加載試驗,充分驗證結構性能,為構件的安全、可靠、經(jīng)濟、創(chuàng)新提供技術支撐,還可進行直徑2米隔震支座及多個足尺隔震支座聯(lián)合加載試驗,有助于提升我國隔減震技術與產品水平,為工程領域抗震防災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試驗能力“三領先”
加載能力領先。垂向加載能力達10800噸,超越了當前國內4000噸、國外6000噸的同類實驗設備垂向加載能力,并可實現(xiàn)六自由度加載。水平X向最大加載力為±600噸,水平Y向最大加載力為±900噸,可滿足巨型結構構件足尺或大比例尺實驗,可對巨型柱、巨型剪力墻、復雜空間節(jié)點等結構構件和阻尼器、隔振支座進行動靜態(tài)加載試驗,綜合加載能力世界領先。
加載空間領先。最大凈試驗空間長9.1米、寬6.6米、高10米,垂向可實現(xiàn)0.5米至10米的連調,是全球加載空間最大的工程結構實驗設備,也是唯一可進行多個足尺隔震支座聯(lián)合加載試驗的設備。
加載技術領先??刂葡到y(tǒng)采用多冗余控制技術,通過控制連接在加載平臺上的18個作動器,實現(xiàn)6自由度加載:垂向最大位移250毫米,水平X向最大位移±1500毫米,水平Y向最大位移±500毫米,繞X軸和Y軸最大轉動角±2度,繞Z軸最大轉動角±10度;可以模擬結構構件的復雜邊界條件,可進行直徑為2米的隔震支座的高速壓剪實驗,在水平力為±600噸時,最大加載速度可以達到±1500毫米/秒,控制技術世界領先。實驗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參數(shù)之一“垂向作動器與滑動平板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小于0.2%,舉重若輕,達到了近乎零摩擦的高技術要求,為試驗的安全、高效、精確提供了關鍵技術保障。
創(chuàng)新背后的“智囊團”
該系統(tǒng)集靜力和動力實驗功能于一體,控制技術復雜,設計建造難度巨大,特別是加載框架生產加工與安裝技術、加載框架移動橫梁自動升降與鎖緊技術、大噸位垂向滑動微摩擦靜壓支承技術、六自由度控制技術等都給自主研發(fā)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技術挑戰(zhàn)。
該系統(tǒng)研發(fā)團隊平均年齡38周歲,由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等高校畢業(yè)的10多名博士、20多名碩士組成。中國建筑技術中心組建了由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0多位企業(yè)、高校專家教授組成的顧問團隊,聯(lián)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中建科工,以“科研機構+高校+企業(yè)”融合創(chuàng)新機制,攻克了該系統(tǒng)在技術參數(shù)、試驗功能、設備制造等方面的重重困難,解決了我國工程結構科學實驗手段與實際需求嚴重脫節(jié)的現(xiàn)狀,是中國建筑在行業(yè)關鍵技術研發(fā)方面的重大突破。
中國工程院院士鄧宗全院士評價:“這是集機、電、液于一體的復雜的實驗設備,是實驗設備領域的大科學攻關項目?!?
目前,該實驗系統(tǒng)已接受了國內外多家單位的試驗預約,涉及建筑工程、基礎設施工程、能源電力工程等多領域。
中建技術中心將聚焦產業(yè)技術研究,以增強“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tǒng)”的實用性應用性為目標,建設開放性、國際化的實驗平臺,與全行業(yè)、全社會共享創(chuàng)新成果。
- 責任編輯: 奕含 
-
小米放棄量產環(huán)繞屏手機,雷軍透露芯片計劃未暫停
2020-08-10 09:35 手機 -
印度一架客機降落時沖出跑道 已致3人遇難
2020-08-08 00:00 航空安全 -
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臺風綜合觀測試驗成功
2020-08-03 22:36 無人機 -
5G來了,為什么這個領域用上4G也是巨大的進步?
2020-07-31 17:15 5G -
小米“復仇者聯(lián)盟”再添一員
2020-07-29 15:00 手機 -
換帥風波后,Arm中國公開信:在華客戶、員工受股東威脅騷擾
2020-07-28 16:35 TMT觀察 -
擺脫對美依賴又近一步!我國啟動首座大型氦氣廠
2020-07-28 10:14 能源戰(zhàn)略 -
華為郭平:5 “機” 協(xié)同,聚焦5G商業(yè)成功,充分釋放5G網(wǎng)絡紅利
2020-07-28 07:58 華為 -
iPhone低價策略在華奏效,華為二季度份額近半
2020-07-27 10:13 手機 -
我國成功發(fā)射資源三號03星
2020-07-25 11:42 航空航天 -
英特爾7nm芯片恐延期至2023年,美媒驚呼“巨意外”
2020-07-24 17:15 TMT觀察 -
聯(lián)發(fā)科推天璣720芯片,華為要了
2020-07-24 16:52 手機 -
要被軟銀賣給英偉達?ARM不予置評
2020-07-23 14:50 TMT觀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fā)射!
2020-07-23 12:45 航空航天 -
日本運營商放棄華為后,OPPO補位
2020-07-22 10:24 手機 -
中國制裁諾基亞、愛立信,做得到嗎
2020-07-22 08:27 -
華為Mate 40或采用雙處理器方案:國行仍為麒麟芯片
2020-07-20 13:30 手機 -
水利工程為什么總是“風評被害”
2020-07-19 08:40 -
華科哈佛研究:若當時解除限制,反彈概率最高97%
2020-07-17 09:1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29萬移民換新安江水庫,值嗎?
2020-07-17 08:28
相關推薦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35“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08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0“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1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shù)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wǎng)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