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C中國副總裁武連峰:“企業(yè)做數字化轉型未必就能成功,但不做一定失敗”
-
李煥宇力量與榮耀 個人郵箱lihuanyu@guancha.cn,歡迎各路朋友
最后更新: 2021-10-21 08:17:51能源危機倒逼企業(yè)數字化轉型
在武連峰看來,除了供應鏈危機,能源危機對同樣為企業(yè)提供了一個數字化轉型的機遇。
首先,部分省份的“雙高”(高污染、高耗能)指標沒有達成是導致近期諸多企業(yè)被限電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當前的政策環(huán)境下,企業(yè)一定會想辦法用數字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如果他們不這么做,那就會被淘汰。
其次,本輪限電也凸現了加快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必要性。但新能源的不穩(wěn)定性嚴重阻礙了它的大規(guī)模并網,想要克服這一點,就需要借助數字技術加強新能源發(fā)電的預測和消納。不僅如此,按照“雙碳”目標,占據我國發(fā)電大頭的煤電企業(yè)要在未來繼續(xù)生存勢必要向新能源轉型,而這也從側面上為企業(yè)發(fā)展數字技術克服新能源不穩(wěn)定性提供了動力。
國電新疆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設背景 圖片來源:用友能源
這不僅是對能源生產企業(yè)而言。隨著發(fā)改委在本月宣布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fā)電電量上網電價,能源消費企業(yè)也將迎來一次淘汰落后產能的“產業(yè)整合期”,借助這種半市場化的架構,那些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yè)很有可能會被逐漸上漲的電價“吃掉”,而活下來的勢必得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而這少不了數字化技術的參與。
武連峰因此認為,人們將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數字化的價值,特別是在疫情之后。現在數字化對企業(yè)而言已經不是要不要采納的問題,而是怎么才能做的更好的問題。他們現在經常會講的一句話就是:“做數字化轉型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做數字化轉型肯定會失敗,結局可能就是等死了。”包括像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這樣的能源企業(yè)在同他們的交流當中也認識到,把數字技術更好的應用于產業(yè)當中,將是未來一個很好的增長點。
“數據孤島”存在,但打通工作已經啟動
數字化對企業(yè)乃至國家的重要性已無需贅述,然而提到數字化,有一問題總會被提起,那就是“數據孤島”。在今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幾位院士就指出,“數據孤島”的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早規(guī)劃,早安排,好使它不至于在將來造成困擾。
對此武連峰承認,“數據孤島”仍然廣泛存在,不過它正在一步一步地變好。
他以廣東政務熱線12345為例指出,現在廣東人要去各個政府委辦局委相關的東西,一個12345就可以搞定,這其實就是做了一個數據的打通工作,不打通這件事情是做不到的?,F在不管你在家里有什么問題,什么下水道亂七八糟的,如果物業(yè)解決不了,你打這個電話現在可能真的很管用,馬上會有人直接安排各部門開始跟跟進這個事情,這個是很好的一個后臺的整合。
廣東江門政府12345服務熱線 圖片來源:江門新聞網
另外現在為了建設智慧城市,各地政府都弄了一些可視化的大屏,雖然有時候這些大屏淪為了形象工程,但客觀上他還是把各個委辦局委的數據,經濟發(fā)展的數據,什么人口等東西做了一次整合,客觀上也打通了數據壁壘。
除了行政力量,市場力量也在積極推進。武連峰舉了一個寧波的例子,稱當地一家公司同政府合作運營四十多個委辦局委的數據,給中小企業(yè)提供貸款,產生的收入既能夠惠及當地的居民和中小企業(yè),同時又能夠惠及金融機構,這就是市場機制下一個雙贏的整合。
數字化人才缺口仍需多方努力
最后在談到數字化人才培養(yǎng)時,武連峰承認,由于數字化人才既要懂數字化還要懂產業(yè),所以人才的缺口其實是很大的,想要克服它少不了國家、高校、企業(yè)、個人四個方面的努力。
從國家層面上講,需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因為職業(yè)教育其實跟整個行業(yè)的業(yè)務結合會更緊密,而且一個市場里面有中高低端人才都能更好匹配的時候,可能對經濟發(fā)展也要更有利?,F在每年大概有900多萬大學畢業(yè)生,雖然不能說過剩,但大學生同崗位的匹配程度不一定那么合適。國家也需要做一些工作,讓一些職業(yè)人才在收入上有更好的體現,能夠受人尊敬。
從高效層面上講,需要去思考怎樣才能更高地把教育方向同市場結合的更緊密。像國外的高校老師跟企業(yè)往往聯系會更緊密,所以培養(yǎng)的人才做的一些科研項目跟市場化結合會更強,中國這塊還是有一些短板。
從企業(yè)層面上講,需要有一個長期對待人才的心態(tài)或者說生態(tài),能夠愿意去招收一些大學畢業(yè)生后花時間去培養(yǎng)他們。另外在個人層面上,也需要人們合理降低自己的一些期望值,不至于說大學畢業(yè)之后工作兩年就要買房子或者怎么樣,而且要有一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工作中學習。
- 責任編輯: 李煥宇 
-
易會滿:必須深刻認識資本的“雙重性”,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
2021-10-20 18:07 金融圈 -
易綱:恒大風險是個案風險
2021-10-20 16:17 中國房市 -
前三季度央企凈利潤超1.5萬億元,同比增長65.6%
2021-10-20 15:15 中國經濟 -
能源局:新能源發(fā)電能并盡并、多發(fā)滿發(fā)
2021-10-20 14:32 能源戰(zhàn)略 -
中國市場營收暴跌74%,愛立信宣布重組在華業(yè)務
2021-10-20 11:56 上市公司 -
美媒:內地游客“消失后”,香港零售業(yè)面臨重構
2021-10-19 16:32 -
宗慶后呼吁所有企業(yè)漲工資:讓員工富,人家才會對你尊重
2021-10-19 14:51 大公司 -
英特爾渴望蘋果回心轉意,庫克默默拿出“最強電腦芯片”
2021-10-19 14:24 上市公司 -
美媒探訪臺積電美國5nm工廠,還提到兩岸關系
2021-10-18 16:14 上市公司 -
電價改革啟動三日:部分地區(qū)交易電價“頂格上浮”
2021-10-18 14:12 能源戰(zhàn)略 -
國家統(tǒng)計局談房地產對經濟增速影響
2021-10-18 11:49 中國經濟 -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8%
2021-10-18 10:05 中國經濟 -
降價近10萬!重卡銷量腰斬,庫存新車放到“長草”
2021-10-17 09:46 觀察者頭條 -
被日本制鐵起訴侵權,寶鋼:多次提議求證,對方一再拒絕
2021-10-15 16:50 上市公司 -
豬肉股集體“淪陷”,三季度虧損超百億
2021-10-15 15:54 產業(yè)萬象 -
智能汽車時代,“超級底盤”將實現造車自由?
2021-10-15 15:12 上市公司 -
仁東控股操縱案莊家虧了28億,業(yè)內人士:為某些人高位套現
2021-10-15 10:32 金融圈 -
渣打CEO:中國版“雷曼時刻”不會到來
2021-10-14 14:06 中國經濟 -
易綱:中國通脹總體溫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將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2021-10-14 12:07 宏觀經濟 -
從牛肉到咖啡,通縮數十年的日本迎來漲價潮
2021-10-14 11:59
相關推薦 -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23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64“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13特朗普碰瓷:奪回阿富汗空軍基地,離中國太近 評論 272最新聞 Hot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
特朗普碰瓷:奪回阿富汗空軍基地,離中國太近
-
熱搶!部分民營銀行大額存單,年化利率超2%
-
美財長:人民幣匯率對歐洲是個事,對我們不是
-
“嘎子哥”謝孟偉抖音、快手賬號均被封禁
-
柯克遭槍擊前去了日韓,挑唆“擺脫中國”
-
“索要千萬逼死前夫”,翟欣欣一審被判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