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臺灣自由撰稿人
-
臺灣是待售,還是非賣品?為何釜山會晤沒給出答案?
做事的人負責“斗”,做決定的人負責“不破”,我方已占據優(yōu)勢地位,斗與不破都從容,統(tǒng)一成本正在下降。[全文]
-
第二次臺灣光復前夕,美國促和,中國促統(tǒng),攻守之勢異也
臺灣作為美國籌碼,正在急速貶值,美方想借臺灣向中方要價,這個窗口正在關閉中。[全文]
-
鄭麗文勝出,趙少康大敗,國民黨扶得上墻了嗎?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個政黨或一個號召力強的政治領袖來推銷“中國人認同”,即便那個黨、那個人并無意促統(tǒng)。鄭主席一上任,就會進入選舉模式,為了勝選,難免會惡心到我們,但已被撩起來的深藍選民會提醒鄭,莫忘“我是中國人”,也別怕人說“你是中國人”。[全文]
-
高市早苗是不是“臺獨”的救命稻草?國民黨能不能見?
高市早苗肯定會打臺灣牌,但她是親美建制派,與賴清德一樣,在美國的絕對控制下,要橫也只有“窩里橫的權限”,若涉及中國大陸,一切按“圣旨”行事。[全文]
-
“聯合國總部遷臺”,這則不正經笑話背后的正經問題
大家都知道,美國最大的警局就設在紐約,如果臺北是聯合國總部或某組織的落腳地,那大陸武警要不要進駐臺北?[全文]
-
福建艦的最新進展,標志著“臺灣牌”易手
福建艦讓我們距離和平更近,還是更遠?無論如何,我們都更接近全面勝利。[全文]
-
對下屆國民黨主席,大陸要多談“合”,少談“和”
“合”才是底層結構,沒有“合”就沒有建立于其上的“和”。我認為藍營支持者已逐漸認知到這一點,但國民黨滯后,需要大陸予以點醒,點破,曉以利害。[全文]
-
關島成了前線,西太平洋同感美式“嚴厲的愛”
說白了就是美國尋求擺脫對外承諾,讓盟友對“安全靠美國”徹底死心。[全文]
-
“第二次”光復臺灣后,到底要嚴管,還是寬待?
今天的大陸與80年前完全不同,足以擔任專業(yè)經理人的角色,將臺灣真正地“盤回來”。[全文]
-
中國兵強馬壯不打仗,舊列強陷入另一波“血條焦慮”
閱兵這種軍事實力展示,我會看作是大國間的“血條對比”,白話說,仗還沒打,光是比較敵我的血條各自有多長,即可一定程度預示地緣政治的演變。 [全文]
-
抗日尚未結束,“日雜”仍竊占臺灣
賴清德想表達的是,二戰(zhàn)是自由民主擊敗威權侵略者的歷史事件,而這種敘事方式,粗暴刪除了抗日戰(zhàn)爭的兩個主體——中國與日本,其“日雜史觀”恐怕連日本軍國主義者都嘆為觀止。[全文]
-
從一個人的武林到武林沒這個人,臺積電泄密案事有多大?
臺積電的關鍵技術如果落到Rapidus手上,它就是日本的保命符或投名狀,恐怕免不了要與美方共享,以作為“貢品”的一部分。[全文]
-
特朗普“窮臺”,大陸不用急著向臺灣輸血
在“臺難當頭”的時刻,大陸不必刻意去影響臺灣民心,應讓臺灣人民有時間去沉淀,去轉向務實,而一年后,又要選舉了。[全文]
-
“抗中保臺”兵敗山倒,但也別幻想“臺灣內亂”
最好放棄臺灣自發(fā)產生內亂的幻想,只有外力高強度的介入,島內才有可能生亂。[全文]
-
賴清德不過是被反復利用的逗貓棒,大陸要“斗而不怕破”
今年以來,中美最新一輪的交手,已給出了寶貴的實證經驗,想實現“斗而不破”,就得“斗而不怕破”,一旦表現出“怕破”,就無心再斗,結果必然是后患無窮。[全文]
-
破解統(tǒng)一難題14:安撫臺灣民心、爭取大陸民心才對,現在搞反了
有大陸學者屢屢在政論視頻節(jié)目中,對臺灣人民曉以大義,曉以利害,但節(jié)目觀眾卻大都是大陸人,每次這個時候我額頭都要冒出三條線,老師您為什么要對著大陸觀眾,向臺灣人喊話呢?這是誰跟誰在交流對話?[全文]
上海市互聯網違法與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