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今年的對美斗爭策略和之前不一樣了?
中國現在一算:我手上也有牌,嘿嘿嘿。而且我們發(fā)現特朗普有個特點,欺軟怕硬。你軟,他就蹬鼻子上臉;你跟他斗,他反倒越來越客氣。所以我們應對中美問題的方式和以前也很不一樣了:以斗爭求團結。[全文]
-
想逆轉西方過去500年的霸權,要避免掉入一個陷阱
西方如今很多價值觀確實好,我們也要學,但這里面有個邏輯陷阱:這些東西都是工業(yè)化以后才有的,它們是結果,不是原因;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工業(yè)化,沒有工業(yè)化就光試圖追逐“結果”,那永遠發(fā)展不起來。 [全文]
-
當下世界有六大亂象,動不動覺得“中國最不行”的要改改老毛病
過去100年中國人有個毛病,動不動就覺得“中國人最不行”。這是五四時代形成的傳統(tǒng)——以罵中國人為樂。他們中有不少人罵中國時舉三個負面例子,然后就定性全中國都是壞的;同樣的三件事發(fā)生在美國,就變成三個“孤立事件”……[全文]
-
解放軍要用好福建艦,讓敵人真正怕
目前,美國已將60%的海空兵力部署到中國周邊,其衛(wèi)星、潛艇、軍艦、飛機每天都在我國沿海地區(qū)活動,導致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與南部戰(zhàn)區(qū)的官兵沒得休息。但換個角度想,這何嘗不是一種“免費陪練”?[全文]
-
日本這樣的表態(tài)極其惡劣!
我們曾要求日本反思歷史,既然他們不愿反思,可以;如果未來中日矛盾在某個節(jié)點爆發(fā),我們憑借絕對實力解決問題。[全文]
-
別再迷信糾錯力,現在的美國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
我從1984年在中國社科院美國所讀研究生開始研究美國,至今40多年了。以前我和多數美國研究學者一樣,覺得美國有個特點:糾錯能力特別強,再大的挑戰(zhàn)都能應對得不錯。但現在,我對這一點沒把握了。[全文]
-
特朗普總統(tǒng),訪華行程何不選在九月三日?
如果三國元首能和平友好地站在一塊解決問題,世界上所有的戰(zhàn)爭販子都得冷靜一點,也為世界的下一步發(fā)展注入和平和穩(wěn)定的力量,對于解決當下國際局勢動蕩不堪的現狀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全文]
-
折騰百日后,特朗普只能從“全面進攻”轉向“重點進攻”
盡管一些批評者的觀點不無道理,但在他執(zhí)政剛滿百日之際就斷言特朗普之后將“全無作為”顯得過于倉促。如果能做到將有限的精力集中于少數目標,沒準真的能干成一些事情。[全文]
-
應對特朗普對華關稅戰(zhàn),要把中國周邊打造成“穩(wěn)定島”
考慮到特朗普的個性,預計在90天后他很可能仍會繼續(xù)揮舞關稅大棒嚇唬大家。具體他會怎么揮舞大棒,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在這90天內的應對能力。如果中國能夠有效抗衡,則美方恐嚇效應將大打折扣;反之,則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徹底屈服。[全文]
-
特朗普“稅王”之名只能唬住小國,中國做好自己就行
特朗普自認為關稅戰(zhàn)是他的一個法寶,我覺得他的外號還應該加個“稅王”。不是拜登那個睡覺的“睡”,而是關稅的“稅”。[全文]
-
杜特爾特被強行送往海牙,等待他的會是什么?
杜特爾特執(zhí)政時大力開展 “禁毒戰(zhàn)爭”,得到大多數菲律賓民眾的支持。這場掃毒行動本屬菲律賓內政,國際刑事法院究竟憑什么對杜特爾特實施抓捕?[全文]
-
中國這么安排,有助于解決美國的心態(tài)問題
美國應意識到,壓制中國的發(fā)展是不可能實現的,反而應將中國發(fā)展當作一個可抓住的機會。而韓正副主席此次赴美溝通,也將為美國打破這種錯誤認知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全文]
-
百年變局進入“深水區(qū)”,2025年中國外交有三大看點
目前來看,特朗普主要有兩個打壓中國的手段,一是搞關稅、貿易戰(zhàn),二是產業(yè)戰(zhàn),要組建排除中國的產業(yè)鏈。他還可能又撿起“病毒溯源戰(zhàn)”。最后,要防范特朗普可能徹底斷絕同中方的對話渠道。[全文]
-
特朗普2.0壓力之下,中國應做好這兩件大事
如果這次借著特朗普的外部壓力,能夠打破國內利益壁壘,一方面在國內搞好大循環(huán),另一方面在國際上建立朋友圈、組建統(tǒng)一戰(zhàn)線,把這兩件事情做好,具有長期戰(zhàn)略價值,壞事可能變成好事。[全文]
-
我們四年前的預測:特朗普會卷土重來
過去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者吃麥當勞是毫不猶豫的,但現在他們會說麥當勞貴了,需要考慮一下。三四個月前一個巨無霸套餐的價格是15美元,而現在據說價格又上漲了。這些細微的變化足以反映出美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全文]
-
如果特朗普勝出,中國目前的安全環(huán)境會發(fā)生逆轉嗎?
不管美國誰主政、打什么牌,都不會影響我們中國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決心和大方向。[全文]
上海市互聯網違法與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