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耘:人工智能沒有修煉成精的可能
最后更新: 2025-08-04 16:26:54從其依靠的技術原理來看
由于沒有基本的科學理論,所以人工智能其實是一種基于經驗的工匠技藝。在其發(fā)展之路上,嘗試過多種方法。其中基于邏輯推理的方法曾經被寄予最大的期望,這與西方對邏輯推理的崇拜有密切的關系。而最后,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令業(yè)界意外的是,借助計算機的暴力計算,原理上非常傳統(tǒng)、就事論事的統(tǒng)計方法大放異彩,成功地在應用層面而非理論層面,解決了原來許多難以解決的人工智能應用問題。
到今天為止,統(tǒng)計方法依然是人工智能的當家花旦。統(tǒng)計方法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就事論事的數學方法,有其自身的擅長與局限。這是可以用邏輯做比較清晰的分析的。但是出于各種原因,許多人在回避這件事。
2024年初,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正式發(fā)布視頻生成模型Sora后,馬上有人驚呼它是“世界模擬器”,已經能夠自己發(fā)現并掌握物理定律了。這是這些人根據Sora的某些表現展開的想象,遠遠不是基于科學理性分析的結論,所以很快就不再被提起,甚至可能已經被遺忘。如果僅僅通過對數據的統(tǒng)計就可以發(fā)現和掌握物理定律,那么牛頓、愛因斯坦這些偉大科學家的貢獻該當何倫?
“通用人工智能”指日可待等不斷持續(xù)出現的喧囂,也都是這種非理性想象的產物,或者是別有用心的炒作。
這些想象連科學幻想都算不上,因為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幻想是基于已知科學原理的外推。
從信息技術應用的角度來看
從信息技術應用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僅僅是信息技術應用的一個部分,是一個以完成人類大腦可以完成的比較復雜的任務為導向的技術和應用。所以如果畫一張完整的圖的話,它大概是下面的樣子。其中“人的內意識”實質是人類大腦可以完成(意識)智能活動。
信息技術應用、人工智能及人類智能的關系
從圖中可以看出,通常意義下的人工智能僅僅是信息技術應用的一小部分。人類創(chuàng)造技術工具,從來就不僅僅是為了替代人的勞動,而是為了拓展人類的活動所能覆蓋的深度與廣度。就好像我們依賴運載火箭將人類的步伐邁向了月球,借助旅行者號飛船,將人類的觸覺伸出了太陽系。
信息技術無法完全實現人類的智能,不代表在具體的方面它不能超越人。事實上,計算機從誕生之日起,其計算能力就遠遠超過了人類,而計算是一種基本的智能活動。而且人類的所有工具,都在其擅長的方面超越了人類,否則它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所以,當我們站在整個信息技術產業(yè)來看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人工智能只想著如何替代人類,而是應該將其放在整個信息技術應用的全局中,去探索信息技術將為人類的拓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從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經驗來看
在現代科學誕生之前的漫長歲月中,人類依靠的就是基于經驗的工匠技藝來制造各種工具。那漫長的歲月有幾個基本的特點:
首先是技術發(fā)展緩慢,因為它主要靠效率很低的試錯過程去積累經驗;
其次,技術的進步與突破無法預料,不論是方向還是性質都帶有極大的偶然性;
再者,技術的復雜度十分有限。或許那些用鳥報時的鐘表就代表了工匠技藝可以抵達的巔峰。靠經驗創(chuàng)造出的工具,與科學指導下的發(fā)展,有著天壤之別。
類比總有局限,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人工智能不是處理物質性問題的傳統(tǒng)工匠技藝,而是處理信息性(也是意識性)問題的、基于現代科學技術之上的、利用數學工具的現代工匠技藝。其發(fā)展可能比傳統(tǒng)的工匠技藝更加靈活,復雜度更高,覆蓋面更廣。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借助暴力計算與人類的經驗,信息技術應用會不斷在所有人類活動的領域中,通過解決各種信息性的具體問題,拓展著人類活動的深度與廣度。其帶來的變化,可能是我們今天難以預料的。
但是有一個人類最大的夢想依然是遙不可及的,那就是制造出與人類具有同樣意識能力的機器。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科學理論,大腦對于人類來說還是一個黑洞;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僅僅憑借經驗性的工匠技藝,我們創(chuàng)造不出我們無法理解的東西;而且現有的人工智能的實踐也沒有提供我們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的確實依據。
辛頓在其講演中說:“我們就像養(yǎng)了只非??蓯鄣男』⑨痰娜恕.斔L大后,如果它想,可以輕易地殺死你。”其實,類似這種聳人聽聞的說法,在人工智能發(fā)展歷史上已經屢次出現,一點都不新鮮。每一次都沒有任何科學的依據,因而一陣喧囂后很快就被忘記。
圖靈獎得主、諾獎得主、“AI教父”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
在可預見的未來,計算機沒有修煉成精的可能,人類萬物之靈的地位無可撼動,除非自愿放棄。
現代科學經過了四百年左右的發(fā)展,終于遇到了“止境”。人類無可奈何地進入到了“后科學”時代,人類文化必將發(fā)生重大的變化。在科學出現之前,各種旁門左道、歪門邪道橫行于世;進入“后科學”時代,類似的情形或許會再次出現,只是經過了改頭換面:科學被不斷地參入大量的雜質,其真理性不斷地被稀釋,“科學”不再理所當然地意味著“嚴謹”“嚴肅”及“負責”;歪門邪道與旁門左道堂而皇之披上了科學的外衣去蠱惑人心,去“指引”未來。
這是一個考驗每一個人的認知能力的時代。
[1]謝耘著,《工具的蘇醒——智能,理解與信息技術的本質》,第四章“理解‘理解’:人與機器學習的異同”,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25年4月
[2]“謝耘:人工智能至今仍不是現代科學,人們卻熱衷用四種做法來粉飾它”,觀察者網時評,2025年5月21日
[3]Michael Park,Erin Leahey & Russell J. Funk,“Papers and patents are becoming less disruptive over time”,《Nature》,Volume 613 Issue 7942, 5 January 2023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人工智能-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外國專家覺得不可能做成”,中國高強低溫鋼1號的三落三起
2025-08-04 07:21 科技前沿 -
新突破!噸級無人飛行器首次完成海上平臺物資運輸
2025-08-03 09:27 科技前沿 -
大腦一樣低功耗、高并行、高效率!國際首臺,研制成功
2025-08-02 21:01 -
這臺一度被認為失傳的機器,終于重現世間
2025-08-02 09:31 心智觀察所 -
國家網信辦約談英偉達
2025-07-31 13:22 -
按摩、打麻將、剝蛋殼……最新的具身機器人還能做什么?
2025-07-29 17:24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中國政府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總部設在上海
2025-07-26 19:30 -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評估指數2025發(fā)布,我國居40國首位
2025-07-24 18:18 人工智能 -
事關駕駛自動化技術,科技部發(fā)布《指引》
2025-07-23 21:44 -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填補這一芯片領域空白
2025-07-22 15:32 科技前沿 -
雅魯藏布江的世紀工程,西方媒體錯誤解讀了
2025-07-22 11:52 心智觀察所 -
外交部:美國富國銀行高管茅晨月涉刑案,被限制出境
2025-07-21 15:47 -
美教授:中國這項技術也在反超,令人興奮
2025-07-21 12:04 觀察者頭條 -
推動RISC-V芯片設計革命,第五屆RISC-V中國峰會EDA分論壇干貨滿滿
2025-07-18 17:02 心智觀察所 -
第五屆RISC-V中國峰會隆重開幕!中國領航全球開放算力新時代
2025-07-18 17:02 心智觀察所 -
徐易難:SVM——基于硬件的高效RISC-V處理器驗證方法
2025-07-18 13:24 心智觀察所 -
曹夢俠:香山系列高性能RISC-V多核處理器驗證方法學創(chuàng)新實踐
2025-07-18 13:24 心智觀察所 -
美國真能推動本土稀土供應鏈建設嗎?
2025-07-17 08:31 心智觀察所 -
又一個“首次”!中國天眼再傳好消息
2025-07-16 17:17 -
身穿唐裝,黃仁勛首次用中文演講
2025-07-16 15:04
相關推薦 -
詳訊來了!習近平同特朗普通電話 評論 0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15“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99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75“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17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