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傳超:臺灣學者否認原住民來自大陸,然而我們有一個直接證據(jù)…
最后更新: 2020-06-27 09:40:05我們把時間框架再拉近1000到2000年,進入到6000到7000年前。這個時候在里海和黑海的北部草原——歐亞草原,又崛起了另外一支新的人群,叫做顏那亞草原游牧人群。這一群人又一次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
顏那亞草原人群遷徙路線。Narasimhan et al., Science, 06 Sep 2019; 365(6457): eaat7487.
他們一路向西又重新來到了歐洲,很可能是以戰(zhàn)爭的方式,給歐洲人強勢注入了將近1/2到3/4的血統(tǒng),又把歐洲幾乎換了一遍血。他們還非??焖俚叵驏|,經(jīng)過中亞草原,到達了阿爾泰山;同時還一路向東南進入到了南亞,來到印度。
印度史詩里面一支神話中談到的“騎著高頭大馬的白人”(可能是雅利安人),指的就是這批來自草原上的游牧人群。他們和南亞的土著人群發(fā)生了混血,形成了現(xiàn)在的印度人群。同時他們也給印度帶來了種姓制度。種姓制度對于印度來講,造成了他們之間基因交流上的一種隔閡。
我們現(xiàn)在去看印度,印度最高階層的祭司里邊,含有白人血統(tǒng)的人還是非常多的。印度最下層的人里邊,帶有他們這些土著人群(像安達曼人)的血統(tǒng)比例還是非常高的。我們能由此看到由于文化因素造成的遺傳上的隔閡。
為什么歐亞草原人群可以強勢地擴張?又是向東,又是向西,幾乎是對整個歐亞大陸進行了一次大換血呢?那是因為他們發(fā)明了什么?他們發(fā)明了輪子。
輪子,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司空見慣,但在當時對于草原上的人群來講,當你有了輪子,有了車,并且這些草原上的游牧人群還從蒙古高原借來了馬,馬最初是在蒙古高原上被馴化。
可以想象,他們把輪子和車組合,再套上馬,流動性就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戰(zhàn)斗力也是極度爆表的。然后他們就一路向西打到了歐洲,強勢地把歐洲進行了新一輪的換血。
同時語言學家也發(fā)現(xiàn),在草原人群橫沖直撞的時候,他們可能還在傳播著一種文化,就是他們的語言。我們現(xiàn)在知道,印歐語是全世界最大的語言,使用的人數(shù)有二十四五億人,全世界40%以上的人都在使用印歐語。
印歐語里面,除了早期已經(jīng)滅絕的幾種語言之外,絕大部分的印歐語都帶有跟車有關(guān)的同源詞匯,比如說車子(wagon)、車軸(axle)、軛具桿(harnesspole)、輪子(wheel)都是跟車有關(guān)的。語言學家就推斷,印歐語的傳播很可能就是這批草原上的游牧人群,他們在東征西戰(zhàn)的時候也在傳播著他們的語言,傳播著他們的文化。
一支向北:古歐亞北部人
我們再回到這張圖。當走出非洲的一批人群走向西邊變成歐洲人的時候,另外一批人群,我們叫做古代歐亞北部人,他們開始繼續(xù)向北,然后再繼續(xù)向東,他們非常孤獨地走過了整個歐亞大陸,來到了哪里呢?來到了貝加爾湖。
他們在貝加爾湖非常孤單地守望了兩到三萬年的時間,然后終于等來了誰呢?等來了我們的祖先,就是來自于東亞的我們的祖先。他們經(jīng)過了萬年等一回的結(jié)果就是,兩批人群又發(fā)生了基因交流。
Raghavan et al., Nature, 505: 87–91 (02 January 2014)
可能是他們?nèi)⒘宋覀兊淖嫦犬斃掀?,也可能是我們的祖先娶了她們當老婆。但無論是用哪種方式,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古代歐亞北部人貢獻了40%的DNA,我們的祖先貢獻了60%的DNA。
然后他們產(chǎn)生的后代是誰呢?產(chǎn)生的后代就是在兩萬多年前,越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美洲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他們到達美洲以后非??焖俚財U散到了南美洲。
這樣就造成了現(xiàn)在的美洲印度安人,從遺傳學上講他們都是非常一致的,并且他們的外貌特征也跟我們更相近一些,因為我們的祖先貢獻了絕大部分(60%)的DNA。
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是,我剛才講到現(xiàn)在的歐洲人,比如說龍媽她是金發(fā)碧眼的。但是我們前面提到,無論是來自于安納托利亞的農(nóng)業(yè)人群,還是來自于歐洲的早期采集狩獵人群,他們都是黑頭發(fā)。
- 原標題:他們在貝加爾湖非常孤單地守望了兩三萬年,終于等來了誰呢?等來了我們的祖先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重建中國歷史的“大一統(tǒng)”敘事,是關(guān)乎國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遙望兩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與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關(guān)系 -
“官僚主義式”政治留下的歷史教訓,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為什么施政嚴猛?雍正自己這樣解釋
2020-03-02 07:27 -
對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優(yōu)勢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漢景帝不吃老鼠嗎?我們?nèi)绾慰创^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國粉絲送禮物的韓國軍隊,曾被志愿軍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歷史的”眼光與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沒有戰(zhàn)爭,西方怎能“脫胎換骨”?
2020-01-10 07:53 -
為什么我們總迷戀盛唐風華?
2020-01-01 08:44 -
古裝劇里“劉海兒”泛濫,歷史上到底什么樣
2019-12-20 07:46 -
薛紹墓找到了,你還記得昆侖奴的梗嗎?
2019-12-19 08:03 -
歷朝歷代都禁酒,想要暢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隊罪行新史料首次公開
2019-12-13 20:55 國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臺灣,“統(tǒng)左派”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2019-12-11 07:16 臺灣 -
日本二戰(zhàn)航母“赤城”“加賀”號殘骸被確認
2019-10-22 10:27 -
4K修復版《開國大典》10月18日全國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國電影 -
反擊“中國人種西來說”,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關(guān)于這支軍隊的史料甚少,但英雄與犧牲的故事動人心魄
2019-09-24 10:50
相關(guān)推薦 -
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28“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01特朗普碰瓷:奪回阿富汗空軍基地,離中國太近 評論 260“美國農(nóng)民面臨金融災難”,特朗普終于扛不住了 評論 143最新聞 Hot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
特朗普碰瓷:奪回阿富汗空軍基地,離中國太近
-
熱搶!部分民營銀行大額存單,年化利率超2%
-
美財長:人民幣匯率對歐洲是個事,對我們不是
-
“嘎子哥”謝孟偉抖音、快手賬號均被封禁
-
柯克遭槍擊前去了日韓,挑唆“擺脫中國”
-
“索要千萬逼死前夫”,翟欣欣一審被判12年
-
罕見!普京長期盟友主動辭職
-
全球5月以來最大規(guī)模IPO,紫金黃金國際將在香港上市
-
民生銀行再領(lǐng)148萬元罰單,今年累計被罰約2700萬
-
必勝客19元橙汁是3元果粒橙加冰?客服回應:確實
-
馬克龍將向美國法院提交“照片與科學證據(jù)”,證明妻子是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