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古拉邁·拉詹、羅希特·蘭巴:印度想學韓國用補貼扶持制造業(yè),操作時卻走了不一樣的路
編者按:在制造業(yè)日益主導全球競爭格局的今天,作為新興經濟體中的重要力量,印度經濟發(fā)展路徑的選擇不僅關乎自身命運,更牽動著全球經濟格局。
近年來,印度政府以提高關稅、推動本土生產、提供補貼等手段,試圖重塑本國制造業(yè)的競爭力。然而,這種帶有新保護主義色彩的策略,究竟是在筑牢產業(yè)根基,還是重走曾導致經濟停滯的老路?這一問題不僅關乎印度的政策得失,也映射出所有發(fā)展中經濟體在全球化時代的集體困境。
本文摘自《打破常規(guī):印度特色的繁榮之路》,兩位作者——前印度央行行長、著名經濟學家拉古拉邁·拉詹與羅希特·蘭巴——圍繞 “印度能否依靠保護主義和產業(yè)補貼實現經濟成功” 展開深度剖析。通過分析印度關稅提升效果、手機產業(yè)補貼案例等,作者指出保護主義可能削弱企業(yè)競爭力,補貼多停留在低附加值環(huán)節(jié),且國內市場規(guī)模的局限性難以支撐高端產業(yè)發(fā)展。這些觀點揭示了印度經濟政策的潛在風險,為理解其發(fā)展困境與出路提供了重要視角。
【文/拉古拉邁·拉詹、羅希特·蘭巴】
印度能否通過新型保護主義取得成功?
如果出口的最終產品在目的地國家不需要繳納關稅,印度或許可以不考慮全球供應鏈,而在國內完成一切生產。但這要求它在供應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同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廠商開展競爭,也就是說印度必須在研發(fā)上超過美國,在設計上勝過意大利,在制造上壓倒德國、中國和越南,如此等等。
換言之,目前的全球供應鏈已得到優(yōu)化,促使制成品的價格在多年來持續(xù)下降。在供應鏈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占據主導地位的各個國家不僅擁有某些天然優(yōu)勢,而且經歷了多年學習與技能培訓的磨煉。因此,讓一個完全依靠國內供應鏈的國家在世界市場上同整個全球供應鏈開展正面競爭,將是極其困難的。
印度的國內市場如今有所擴大。只面向印度國內市場的制造商有可能達到一定規(guī)模,在相對熟悉和接近的市場中干中學,無須借助出口,也能達到合理的生產率水平。假設如此,印度應該可以利用保護主義關稅來封閉自己的市場,給缺乏競爭力的國內廠商提供機會。事實也似乎如此,自2014年以來,印度的平均進口關稅持續(xù)提升,從初期的13.5%增至2022年的近18.1%。受益的行業(yè)之一是國內鋼鐵業(yè)。
盡管這些措施顯著增強了國內市場對企業(yè)的吸引力,但受到高關稅保護的企業(yè)依然普遍缺乏全球競爭力。更明智的政策方案,例如宣布在某個產業(yè)獲得足夠復蘇空間之后將取消關稅保護,很少能起作用,因為一旦習慣于關稅保護,產業(yè)界就會為持續(xù)獲得保護而積極游說。此外,如果制造商發(fā)現政府會屈從于壓力,那么每家廠商都會大力鼓吹關稅保護,以便讓自己的經營變得更加輕松。
印度金奈一家汽車制造廠 路透社
另外,印度擁有龐大國內市場的說法只對每個人都能消費的大眾產品(例如自行車)才適用。人均購買力與工業(yè)化國家中產階級接近的印度上層中產階級的人數依舊較少,為了在電動汽車或高端電器等領域實現較大市場規(guī)模,出口仍是唯一選擇。如果印度廠商只依靠國內市場,它們將因為規(guī)模不足而承擔更高的生產成本??梢?,保護主義興起將拖累印度的經濟增長率,迫使居民家庭為粗制濫造的產品支付高價,這只會利好那些效率低下卻政治人脈深厚的企業(yè),而讓全國民眾繼續(xù)在貧困中掙扎。
所有這些都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印度在上一輪保護主義時期發(fā)生的事實,這段時期直至20世紀90年代初的自由化改革才被終結。當時的世界競爭還不算激烈,印度有機會在經濟自由化進程中改正過去的錯誤。今天的情況將更為艱難。
制造業(yè)補貼加保護措施能否彌補印度的缺陷?
印度能否放棄本國企業(yè)已發(fā)展成熟的觀點,而回到本國產業(yè)依然處于幼稚階段、需要用補貼來保護的立場?印度政府并非不清楚本國制造業(yè)面臨的困難,它曾指出,因為基礎設施落后、融資成本偏高、高質量能源供給不足、工業(yè)設計能力有限、忽視研究開發(fā)以及工人技能欠缺等因素的影響,本國電子產業(yè)面臨8.5%~11%的競爭劣勢。
由于補齊這些短板需要時間,政府希望通過生產補貼來抵消劣勢。于是出現了與生產掛鉤的激勵計劃,最早在手機生產中采用,具體做法如下。
自2016年起,印度政府開始提高進口手機部件的關稅,到2018年4月,又對手機整機進口征收20%的關稅。在關稅保護之外,從2020年初開始,印度政府實際上還給位于本國的制造商——無論是印度企業(yè)還是外資企業(yè)——新生產的所有手機提供相當于出廠價格6%的補貼(到第五年降至4%)。此外,各邦政府還會給設立在本邦的工廠提供稅收優(yōu)惠、能源和土地補貼等。
從表面上看,該計劃似乎行之有效。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手機進口額接近36億美元,而出口額僅為3.34億美元,凈出口額約為-33億美元。然而到2022-2023財年結束時,印度的手機進口額下降至16億美元,而出口額增至近110億美元,凈出口額達到94億美元,相比 2017-2018財年大幅提升了約127億美元。
可是,這一成就從細節(jié)來看遠沒有那樣輝煌。如果我們仍在向制造商提供補貼以推動出口,那么最終產品的出口額就不是很有用的衡量指標。對制造業(yè)的實力而言,關鍵在于有多少附加值是在印度創(chuàng)造的。顯而易見,非常少!印度已經成為手機組裝的大國,但這是供應鏈中附加值最少的環(huán)節(jié),僅占手機全部價值的幾個百分點。包括邏輯芯片等最復雜元器件在內的大多數部件依賴進口,而且我們甚至不清楚在印度創(chuàng)造的附加值是否超過政府提供的各項補貼。
2018年報道:《三星在印度的諾伊達建了“世界最大”的手機制造工廠》
政府的部長們也承認,印度只是在組裝上實現了起步,但他們辯稱這是制造更高附加值部件的基礎。顯然,某些國家在過去確實是沿著這一路徑前進。但如今還能走得通嗎?如果運輸成本不高,尤其是對于體積微小的手機部件,那么當小米公司能在其他地方實現更廉價的制造時,為何要擴大在印度的部件制造規(guī)模呢?印度政府是否打算把與生產掛鉤的激勵計劃推廣到各種部件上?或者說,部長們的觀點隱含地假設,大規(guī)模組裝將帶來大規(guī)模生產。這在物流管理更為困難的過去可能是成立的,但未來能否延續(xù)難以判斷。
經常有人把韓國視作通過保護主義和補貼措施扶持本國幼稚產業(yè)在全球市場實現規(guī)模效應的典范。但我們必須弄清楚其中的關鍵所在。韓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產業(yè)政策幾乎都屬于出口驅動型,并且不針對特定部門,無論哪個部門的出口商都可以獲得補貼。由于政府并不挑選“贏家”,韓國的產業(yè)界就面臨壓力,需要找準在世界市場擁有競爭力的領域。后來韓國的產業(yè)政策變得更有指向性,更針對特定部門,以優(yōu)惠利率向6個重點產業(yè)提供信貸,但也僅限于20世紀70年代的一個較短時期。
那時的韓國總統(tǒng)樸正熙是產業(yè)政策的極力擁護者。當他在1979年被刺殺后,這些面向特定部門的優(yōu)惠措施被取消,經濟活動基本恢復自由化。韓國企業(yè)不得不與市場力量相競爭。因此,韓國的產業(yè)政策是以分階段相對聚焦的方式實施的:最先是明確的出口激勵,繼而是在短期內給若干重點產業(yè)提供補貼,然后采用自由化政策來鼓勵競爭。即便是從蔬菜貿易業(yè)務起家的三星公司希望在電子產業(yè)大顯身手時,韓國各家銀行也只能通過低息貸款助一臂之力,而該公司從一開始就需要在全球市場上經受考驗。
韓國式產業(yè)政策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冷酷無情,保持不偏不倚,不可以偏袒某一部門或采取保護主義。與之相反,印度與生產掛鉤的激勵計劃從起步時就用不透明的方式挑選特惠部門,對于具體選項及其扶持理由,均缺乏公開的討論和披露。只有一部分企業(yè)獲得政府補貼,這讓其他企業(yè)處于不利地位。我們不清楚這些補貼是推動企業(yè)投資的必要條件,還是來自國家的贈禮。我們也不清楚有哪些衡量成功的具體標準,甚至不知道這些補貼將在何時取消。例如在某些產業(yè),由于受益群體的積極游說,補貼的預定持續(xù)時間已被延長。
與生產掛鉤的激勵計劃的真正問題是打算走捷徑,以回避消除印度制造業(yè)面臨的各種障礙的更艱巨任務。我們甚至不清楚它是不是能夠吸引初始投資的有效短期政策工具,因為從2021財年到2023財年,流入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凈額從440億美元下跌到280億美元。該計劃也不能替代真正的改革,因為歸根到底,如果印度沒有補齊短板,當補貼結束時,誰能保證已經到這里生產的企業(yè)不會迅速撤離呢?
另有跡象顯示,隨著基礎設施的興建,包括公路和港口的改善、鐵路貨運效率的提高等,印度的物流運輸費用正在下降,接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水平。盡管如此,印度依然認為必須提供補貼,才能吸引全球供應鏈中競爭最激烈的環(huán)節(jié)——低技能的制造業(yè)。但如果全球供應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實現了最優(yōu)化,這是否意味著印度為本土低技能組裝工廠付出代價并無太大意義,因為它對印度發(fā)展更高附加值的生產環(huán)節(jié)并無多少助益。
- 原標題:印度想學韓國用補貼扶持制造業(yè),操作時卻走了不一樣的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為何要斡旋俄烏?特朗普:想上天堂
2025-08-20 12:37 特朗普 -
金與正:韓國不可能成為朝外交對象
2025-08-20 12:19 朝鮮現狀 -
發(fā)展核武器?日本有人蠢蠢欲動...
2025-08-20 12:08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最后期限將至,白宮開通官方TikTok賬號
2025-08-20 12:06 -
算不算賭博?印度擬立法禁止這種網絡游戲
2025-08-20 11:55 印度驚奇 -
“聽著,塞爾維亞未來不在中俄,在美國”,就沒有然后了…
2025-08-20 11:28 -
“中國威脅美國農民”?美媒評論區(qū)大翻車
2025-08-20 11:06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日本大報因為誤報辭職給石破茂道歉了?
2025-08-20 10:44 日本 -
“印度就是奸商,中國可不是”
2025-08-20 10:13 -
看著中國買家涌向巴西,美國豆農真的急了
2025-08-20 09:27 -
“技術差距僅剩1-3年,中國挑戰(zhàn)日本功率半導體主導權”
2025-08-20 09:01 -
美國巴爾的摩橋倒塌事故地再現驚險:貨船爆炸,濃煙沖天
2025-08-20 08:43 -
美商務部長證實正和英特爾談入股:我們不能總是依賴臺灣
2025-08-20 08:16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國安部:參諜后妄想考公上岸,余某政審環(huán)節(jié)落網
2025-08-20 07:35 國家安全 -
白俄羅斯稱愿組織普京與澤連斯基會晤
2025-08-20 06:48 -
莫迪: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對手
2025-08-20 06:45 龍象之間 -
中印在邊境東段和中段設立將軍級會談機制
2025-08-20 06:41 龍象之間 -
中印外長會談達成10項成果
2025-08-20 06:36 龍象之間 -
說是“沒興趣削弱美元”,但印度央行還是“留了一手”
2025-08-19 22:31 -
“若普京來這兒談,可享‘豁免’”
2025-08-19 21:53
相關推薦 -
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46“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12特朗普碰瓷:奪回阿富汗空軍基地,離中國太近 評論 268“美國農民面臨金融災難”,特朗普終于扛不住了 評論 143最新聞 Hot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
特朗普碰瓷:奪回阿富汗空軍基地,離中國太近
-
熱搶!部分民營銀行大額存單,年化利率超2%
-
美財長:人民幣匯率對歐洲是個事,對我們不是
-
“嘎子哥”謝孟偉抖音、快手賬號均被封禁
-
柯克遭槍擊前去了日韓,挑唆“擺脫中國”
-
“索要千萬逼死前夫”,翟欣欣一審被判12年
-
罕見!普京長期盟友主動辭職
-
全球5月以來最大規(guī)模IPO,紫金黃金國際將在香港上市
-
民生銀行再領148萬元罰單,今年累計被罰約2700萬
-
必勝客19元橙汁是3元果粒橙加冰?客服回應:確實
-
馬克龍將向美國法院提交“照片與科學證據”,證明妻子是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