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捷:中國制造2025能不能成功,關系到中國幾億農民工的未來
關鍵字: 中國制度農民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制造2025【文/孟捷】
我覺得在過去40年的中國經濟發(fā)展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挑出三個最有代表性的制度形式。
比如說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農民工。農民工是一個經濟制度,當然我這樣說,不是說你不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或者什么文化意義上的現象,但是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它可以看作是一種我們叫institutional(機構性)經濟制度。
第二個代表性的制度,我們叫競爭性的地方政府。
第三個在經濟學里幾乎是沒有分析的,我把它叫做社會主義的政黨國家。尤其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我把中國共產黨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非常特殊的經濟制度。幾乎沒有人從這個角度理解,但實際上它是中國經濟體制當中的一個現實。
一般的年輕人90后、00后,他沒有經歷過早期的農民工形成階段。像我們上大學那會兒什么時候?我是1984年上大學的,比較早。中國農民工能進城大概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因為以前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們有非常嚴格的戶口制度,這戶口制度跟今天還不太一樣。不一樣在哪兒呢?那個時候戶口制度是不允許你自由遷徙的。所以像城市之間調動,你要被單位批準的,調動是很困難的。更何況從農村到城市,這就意味著你從農業(yè)戶口轉化為非農戶口,這是天大的變化。所以那個時候農村的人要想進城,幾乎唯一的渠道、常見的渠道就是讀書,讀大學,你可以擺脫農業(yè)戶口。
所以中國改革開放,我們說一開始是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到80年代,我們就允許農民進城。我覺得應該是1984年前后,中央又出臺了政策可以進城。
但是進城的時候還有非常好玩的一個制度,你有城市戶口,你就可以擁有購買商品糧的權利;如果你沒有城市戶口,是農村戶口,你是不能夠購買商品糧的。所以1984年允許讓農民進城,馬上就有一個問題:你是帶著農村戶口進來的,你要在城里生活,你不種地了,你的糧食哪兒來?那時候買糧食光靠人民幣是不行的,要有糧票的。
80年代大學生有個特點,國家要發(fā)給你糧票。所以經常很有趣的現象:男生尤其是肚量比較大的,一個月給三十斤糧票不夠吃的;女生肚量比較小的,糧票有富裕。所以男同學跟女同學關系好,一個典型表現就是找女同學要糧票。
當時我們在學生宿舍就能碰到這樣的情況,有一些農村來的小姑娘,沿著宿舍給我們兜售農村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生產的一些產品,比如襪子、手套。她不收人民幣,收糧票。當時復旦大學門外面有很多賣茶葉蛋、賣香煙的,你可以用糧票去購買,所以那個時候在這個意義上講,糧票和錢有個等價,可以用錢換糧票,這是我們80年代的特點。
所以你可以想象,這個時候農民進城,雖然開了個口子,但是因為有限制,口子開得還是比較小,你進來城里混不容易的,但是畢竟開了一個口子。
從改革開放之初,到中國進入WTO,這是一個階段,這時候進城的農民工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群體,很多當保姆的,從事服務業(yè)的,像真正從事富士康打工的,相對反而還偏少一些。比如剛才我們講的那些農村小姑娘,是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做銷售的。
當時有個電影叫《黃山來的姑娘》,它很有影響。黃山是安徽,我是安徽人,安徽出保姆,安徽有個無為縣,這個縣基本上都是出來當保姆的。
農民工當時大多數是在本地,外出的反而是少數,就是我們叫“本地農民工”。為什么叫他農民工呢?因為他不種田了,進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工作,從他的工作性質來講是工人了;但是因為他又有一個身份,身份是農村戶口界定的。所以這樣一個疊加,工人是他的職業(yè),農民是他的身份。所以農民工這種復雜的制度現象,是中國典型的從一個傳統農業(yè)社會向現代化社會過渡當中所出現的現象。
2001年前后,在中國農民工歷史上,這是一個轉折點。國家統計局從某一年開始計算農民工的數量,開始把農民工分成本地農民工和外出農民工。我們根據官方統計數字能看到,大概在2001年之前,全國范圍內的本地農民工的人數,多于外出農民工。但是在這以后,外出農民工的數量就開始超過了本地農民工。
- 原標題:孟捷:中國制造2025能不能成功,關系到中國幾億農民工的未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泠
- 最后更新: 2019-01-28 07:40:00
-
嫌疑人獲釋辦案警察被拘:“河北政法王”幕后左右
2019-01-28 07:38 依法治國 -
范冰冰公司大挪移:母親接手股份 李晨“斷”關系
2019-01-28 07:15 明星那點事兒 -
-
干部醉駕撞死人免刑責 媒體:切忌“惡的示范”
2019-01-27 23:20 依法治國 -
“浦東,勇當改開再出發(fā)的闖將!”
2019-01-27 21:42 上海新高度 -
臺女星做微商繳稅21億惹爭議
2019-01-27 21:24 明星那點事兒 -
男子騎小黃車猝死 法院判賠15萬:有經營利益
2019-01-27 19:54 -
孫楊興奮劑檢測“尿檢官”:我一頭霧水被喊來幫忙
2019-01-27 19:47 -
13歲華裔成美國最年輕花式滑冰冠軍
2019-01-27 17:34 海外華人 -
“嚴書記”落馬視頻首次披露
2019-01-27 16:20 依法治國 -
想報復第三者 男子帶水銀和黃曲霉素上飛機
2019-01-27 16:13 婚姻故事 -
2018上海研發(fā)投入占GDP4%
2019-01-27 16:11 -
被家暴 女子欲帶倆孩跳樓
2019-01-27 14:30 婚姻故事 -
網友熱議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2019-01-27 12:56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習近平同馬克龍互致賀電 慶祝中法建交55周年
2019-01-27 12:53 中國外交 -
因為一個病號,記住一個番號
2019-01-27 11:41 -
男子大鬧門診:我有精神病 醫(yī)院:不,你沒有
2019-01-27 11:27 中國雷人秀 -
手語老師“大仇得報”!
2019-01-27 10:23 趣讀 -
乘客帶蘿卜白菜大巴司機被罰200 交警道歉
2019-01-27 09:54 依法治國 -
新華社評論員: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走深走實
2019-01-27 09:34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相關推薦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35“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08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0“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1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