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臘,科普國債知識的好典范
關鍵字: 國債希臘債務危機財政財政問題希臘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發(fā)生的主權債務危機,用最簡單的話講,就是債務太多,償還能力出了問題。2011年希臘的國債為該國GDP的157.7%,光這一年支付的利息就相當于GDP的6.9%,政府每賺10塊錢就有2.76元付利息,這還不算本金。以后幾年將更加嚴重。
之前一直有新聞報道說希臘政府要破產了,說希臘要破產了,一個國家怎么破產?這個就和這個國家發(fā)行的債務有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國債”。借此歐債危機——希臘首當其沖,筆者想和諸位讀者溝通交流雙向科普一下關于國債的前世今生。
自從有了國家,就有了財政問題。國家是個燒錢的東西,因為它是個龐大的組織,需要管理很多事務,還養(yǎng)活了很多人。黑格爾曾經很浪漫地說國家是人類理性的體現,事實上古往今來,國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是理性,而是大把花錢。而且政府越強有力,就越是需要錢。
在過去的時代,國家需要的財物主要來自于捐稅。在歐洲,從古羅馬時期起,歐洲各政權為了支撐龐大的開支特別是戰(zhàn)爭經費,都想過很多辦法征收苛捐雜稅。“錢沒有臭味”這一名言就來源于羅馬皇帝對廁所征稅的故事。在中國情況也差不多,著名的“初稅畝”就是魯國遇到財政困難采取的措施,商鞅李悝乃至王安石等人搞變法說到底都是這么回事。但是苛捐雜稅每每是民眾暴動和起義的直接起因,這在西方和東方都是一樣的。古今中外能減輕賦稅的“國家領導人”,無一例外都會得到頌揚。因為捐稅這個東西,是直接把錢從口袋里拿出來無償交給國家的,總是讓人不滿。所以,統(tǒng)治者一般也盡量避免收稅收到官逼民反的地步。從很早以前開始,如果一個君主需要錢(不論是為了窮兵黷武還是享樂),又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增加稅收,所能做的就是一件事,借錢。在古代,由于貨幣匱乏,所以利息率是相當高的。一個國家如果淪落到靠借錢度日的地步,那它離破產也就不遠了。路德曾經猛烈抨擊高利貸,說,“現在,在萊比錫,一個人如果他有100萬佛羅倫,每年就會收取40萬,這等于每年吃掉一個大的國王。為此,他不必拿他的身體或商品去冒險,也不必勞動,只是坐在爐邊,烤蘋果吃。所以,一個強盜坐在家里,可以在10年內吃掉整個世界。”
不過到了近代,事情發(fā)生了變化??孔錾獍l(fā)財的商人和業(yè)主往往成為稅負的主要對象,這是讓他們無法忍受的。法國大革命就是因為召開三級會議討論征稅爆發(fā)的。同時,從12世紀起,工商業(yè)繁榮的威尼斯和熱那亞出現了信用組合,而后發(fā)展為銀行,這種新型的金融機構在幾百年間傳播到了歐洲主要國家,成功的擊敗了高利貸,使利息率下降到了與今天相似的程度。這是因為銀行通過儲蓄這種手段,把一切閑置的資金都集中起來,大大增加了貨幣供應量,打破了高利貸的壟斷?,F代信用體系開始出現。而推動現代信用體系出現的直接動力,就是海外貿易和由此而來的批發(fā)商業(yè)。海外貿易與海外殖民緊密聯系在一起,馬克思指出,“殖民制度以及它的海外貿易和商業(yè)戰(zhàn)爭是國債制度的溫室。”
在歐洲對美洲、印度和非洲的殖民進程,以及隨后的全球性的商業(yè)戰(zhàn)爭(所謂的“大航海時代”)中,國家權力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依靠著國家權力(馬克思所謂的“集中的、有組織的社會暴力”)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起來了。國家權力的運用需要金錢的支撐,而征稅顯然不是個好主意,所以就有了國債制度。國債制度即保證了國家有足夠的財力,又使國家背上了償還債務的責任。很多人都聽說過“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名言,以為這是保護私有財產的意思。其實不是的。說這話的是老威廉·皮特,他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積極籌劃和發(fā)動了與法國爭奪殖民地的七年戰(zhàn)爭。英國在戰(zhàn)爭中獲得勝利,取得了整個加拿大、法國在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土地(除新奧爾良)。但是英國的代價也是巨大的,英國國債從1755年的7450萬英鎊猛增到1763年的1億3325萬英鎊。為了償還債務,英國打算增稅,而老威廉·皮特這時卻積極反對增稅,一次在議院發(fā)表演說是講出了這句話。這其實非常容易理解,因為有錢人購買國債當然不是出于愛國,而是為了從戰(zhàn)爭中分得一杯羹。而征稅還債,無異于他們右手發(fā)的戰(zhàn)爭財馬上從左手又付了出去。
希望國家做事,又不希望國家收稅,有產者的這種矛盾的心態(tài)體現在了國債制度上。償還國債,往往是通過借新債還舊債的方法實現的。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增稅,那么一有條件也會馬上想辦法把稅負降下來。這幾百年來,歐美國家圍繞著國債問題發(fā)生的一切喧囂,其實都是這么回事。
比如目前的希臘債務危機,為了還債希臘不惜實施極其嚴格的財政緊縮政策,但是總的預算支出卻并沒有減少:希臘政府和希臘人民節(jié)衣縮食只是為了拆東墻補西墻以便向債主償還利息,而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希臘財政緊縮的用意也就在于此。同時希臘也在考慮增稅,但是它的方案中卻是以增加間接稅收入為主,也就是增加的稅負主要落在了普通群眾身上。但是如果不想造成國內政治危機,間接稅增加幅度就不可能太高。所以希臘政府最后還得長期依靠借債度日,也就是依靠金融資本度日。
金融資本在國債制度中獲取了巨大利益。國債的發(fā)行和流通都需要依靠金融機構,金融資本在其中拿了不少好處。此外,國債還是金融投機的主要對象,并且在很多金融衍生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債給金融資本帶來的好處,決不僅僅是國債利息那么簡單。
但是債務總是要償還的。如果債務可控,那么一切都好說。如果債務狀況惡化了,像現在的希臘一樣,隨著債券信用喪失,沒有人愿意再購買新的債券了,借新債還舊債這條路就走不通了。最后債務還是要由全體人民承擔。就如同英國政治活動家威廉·科貝特在談到英國的債務時曾經說過的那樣,英國的一切公共機構都是“皇家的”,但是債是“國家的”。對此,馬克思總結道,“在所謂國民財富中,真正為現代人民所共有的唯一部分,就是他們的國債。”
作者馬寧:500強企業(yè)經理人,獨立學者,經濟學人,曾出版著作《資本的邏輯》。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為觀察者網特約專欄作者,觀察者網擁有該文版權,未經本站允許不得轉載。
標簽 舊文資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關一丁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35“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08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0“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1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