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燦榮:別再迷信糾錯力,現在的美國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
03美國社會的深層分裂:經濟不平等與政治極化
美國內部治理顯然出了問題,首先體現在經濟上的不平等:美國在全球化中賺得盆滿缽滿,但大部分利潤都被華爾街的經濟精英拿走了,1%的人占據了絕大部分財富。這也正是2010年“占領華爾街”運動爆發(fā)的原因,當時參與者的口號直指這種現實:“林肯總統說錯了,美國不是民有、民治、民享,而是1%的有、1%的治、1%的享。”
除了經濟問題,政治上的弊端也很明顯:左派過于偏激,無視基層民眾(尤其是白領群體)貧困化這樣的真實議題,反而去炒作一些虛無的話題,導致真正的社會主體被嚴重忽略。當然,從這些現象出發(fā)可以解釋一些問題,但深度不夠。而《自由之困》這本書,深度就很足夠,它從美國建國的歷史源頭去尋找這些問題的根源。
過去三四十年來,美國金融機構崛起,他們熱衷于講述普世價值的故事,用漂亮的辭藻掩蓋背后的私利,在全球賺取利潤。但這種發(fā)展模式是有犧牲品的,那就是美國的制造業(yè)——金融行業(yè)太容易賺錢,導致制造業(yè)不斷衰敗。
制造業(yè)衰敗的必然結果是什么呢?是大量白人社區(qū)的衰敗,萬斯他們家所在的社區(qū)就是如此。那里原本有工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十分繁榮,社區(qū)氛圍很好,工人們上班下班都聚在一起,關系十分親密。但從90年代開始,工廠沒了,社區(qū)也隨之衰敗,很多人搬走了,人口不斷減少,留下的多是老人或沒有競爭力的人。
《鄉(xiāng)下人的悲歌》這本書讓萬斯一舉成名,它讓美國社會意識到,作為社會主流的白人當中,竟然有這么大一群人過得如此糟糕。要知道,白人畢竟是美國的多數群體,而他們的中下層現在混得很慘,這顯然說明美國社會出了問題。把社會主體搞成這副樣子,肯定會出事。白人中下層的憤怒,讓他們推出了特朗普,而特朗普恰恰把美國歷史上被掩蓋的那一面翻了出來。
美國不只有東西海岸那些光鮮的面孔,華爾街的金融權力、洛杉磯和硅谷的科技力量固然強大,但它還有另外一面,白人中下層正處于非常困難、甚至可以說可憐的境地,這是當今美國社會極其重要的現實。
特朗普2024年在艾奧瓦州參加競選活動
04重新認識美國:超越片面印象,把握其復雜性
美國毫無疑問是中國未來的長期對手,所以理解美國的變化至關重要。不理解就沒法跟他打交道,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學者對近期現象的解釋,還得找歷史原因。我認為這本書很有價值,它從歷史和哲學層面解釋了一個完整的美國,也是目前我看到的對特朗普現象最好的歷史溯源,讀完一定會有很大收獲。
我們在改革開放時,恰好看到了一個特別好的美國,尤其是80年代,美國如日中天。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美國展現出的自信、開朗、幽默,民眾的高參與感,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也正因如此,我們臨時形成了對美國的美好印象,以至于對今天的美國難以理解:特朗普顯得格外“怪異”,他完全不像我們印象中的美國精英層,講話粗魯,用人也怪里怪氣。他現在的內閣成員,多是當年無條件支持他的強硬派,不管管理能力、專業(yè)度如何,只要他看著順眼就行,這在美國政治中真是前所未有的。
美國這個國家其實相當成功,從13個小殖民地發(fā)展成世界第一,有很多原因,其中運氣肯定是重要的一點。但現在,這種運氣能不能延續(xù)就不好說了,再有機會,美國還能不能抓住?我從1984年在中國社科院美國所讀研究生開始研究美國,至今40多年了。以前我和多數美國研究學者一樣,覺得美國有個特點:糾錯能力特別強,再大的挑戰(zhàn)都能應對得不錯。但現在,我對這一點沒把握了。
就像人作為有機體有生老病死,國家也一樣。18歲時得個感冒不吃藥睡一覺就好,80歲時一場感冒可能就扛不住了,不同階段應對問題的能力天差地別?,F在的美國,感覺有點“老”了。如果還堅信美國和過去一樣糾錯能力強,覺得特朗普現象會自動消失,那就太樂觀了。美國現在面臨的情況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否還有糾錯能力、能否克服當前的“病癥”,都是個大問號。
中國對美國的研究,其實從19世紀就開始有譯著,20世紀也一直很重要,但高質量的系統研究主要是改革開放后這40多年。不過,過去的研究有個根本缺陷:帶有美國中心主義,過于崇拜美國。而現在美國變得復雜了,原來那套認知已經不適用了,必須跳出來——這本書正是一個起點。
通過這本書我們會知道,美國很復雜:它既有宣揚的自由主義傳統,這是事實,但絕非全部;它還有“暗面”,而且這“暗面”的分量可能并不輕。就像宇宙中,我們能看到的明物質只占4.9%,暗物質占25%,暗能量占70%一樣,我們過去從歷史中讀到的美國,可能只是一個片段。
既然美國人自己都承認國家的復雜性,我們也得用更復雜的視角看待它。以這本書為起點,努力深化對美國的研究,了解真正、全面的美國,才能更好地跟他打交道。說實話,我研究美國40多年,至今仍有很多地方搞不懂,但看了《自由之困》這本書后,確實解決了不少問題。
《自由之困》/(美)史蒂文·哈恩 著;袁野 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25-6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普特會”談近3小時未達成協議,普京:下次去莫斯科
2025-08-16 07:03 觀察者頭條 -
美俄總統小范圍會談持續(xù)超兩個半小時 俄稱進展“非常順利”
2025-08-16 07:00 -
被指涉種族歧視,這家瑞士手表品牌翻車了
2025-08-15 23:45 -
與普京會晤前,特朗普同盧卡申科通電話
2025-08-15 22:59 特朗普 -
特朗普“造勢”:普京是聰明人,想不想做生意?
2025-08-15 22:56 觀察者頭條 -
“中方起訴,中加貿易爭端再升級”
2025-08-15 22:26 -
又開罵,“絕不容忍核訛詐”vs“休想奪走一滴水”
2025-08-15 21:05 印巴沖突 -
特朗普上路了
2025-08-15 20:46 -
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2025-08-15 20:25 中日關系 -
“我甘愿化身為一堵墻!”
2025-08-15 20:16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中國影響力攀升,東南亞將高規(guī)格出席閱兵式”
2025-08-15 20:09 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 -
“中方正嚴管囤積,外企生產線向中國轉移”
2025-08-15 19:46 能源戰(zhàn)略 -
印度想以更便捷方式獲取中國稀土?外交部回應
2025-08-15 18:51 龍象之間 -
日本戰(zhàn)敗日談話為何“燙嘴”?
2025-08-15 17:59 日本 -
在阿拉斯加掰手腕,俄羅斯人不陌生
2025-08-15 17:44 -
“歐盟試圖顛覆3國政權”
2025-08-15 17:33 歐洲亂局 -
俄外長抵美,毛衣亮了
2025-08-15 17:18 俄羅斯之聲 -
中方在世貿組織起訴加拿大,商務部回應
2025-08-15 16:29 -
國防部:美方得了“健忘癥”?
2025-08-15 16:11 中美關系 -
我駐日使館表態(tài)
2025-08-15 16:06 中日關系
相關推薦 -
詳訊來了!習近平同特朗普通電話 評論 0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15“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99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75“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17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品”
-
“對農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