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是中國》何以越講越精彩——節(jié)目開播200期研討會在京舉行
最后更新: 2024-05-09 01:00:17“文明型國家”中國更像一顆恒星,它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歲月,一直守望著太空,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獨立閃爍著自己的光芒。因為恒星太高了、太遠了,它的光輝需要很多年后才被世人所看到。但一旦人們意識到這是一顆恒星而不是行星時,人類對它的認識,對其他行星的認識,對整個世界的認識,都會為之改變。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在最新一期東方衛(wèi)視與觀察者網(wǎng)合作推出的《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里,這樣形容他心中的中國和世界。對于主講人張維為和這檔電視政論節(jié)目來說,《中華文明就像一顆恒星》這一期節(jié)目有著特殊的意義:“今天是《這就是中國》第200期節(jié)目,我們以這個五年的欄目,致敬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
2019年1月7日起,《這就是中國》這檔電視政論節(jié)目在東方衛(wèi)視固定時段播出,很快在官方和民間,從大屏到小屏(手機)、從學術圈到輿論場積累了現(xiàn)象級的關注和口碑效應,在全球196個國家收獲了12億人次的受眾。
9月15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市廣播電視局、上海廣播電視臺主辦,東方衛(wèi)視中心、觀察者網(wǎng)承辦的電視理論節(jié)目《這就是中國》200期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宣部、外交部、國家廣電總局、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廣播電視局等相關單位領導出席,對《這就是中國》給予充肯定,對節(jié)目未來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品質提升提出了多方要求和希望。到會京滬專家學者共同回顧中國電視理論節(jié)目的發(fā)展歷程,為《這就是中國》未來持續(xù)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fā)表真知灼見。
天時地利人和,智庫專家“到群眾中去”
《這就是中國》開播持續(xù)近5年,為什么會如此受歡迎,為什么在老中青及中國各階層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力?主講人張維為老師把原因形容為“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就是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時代變化呼喚思想,呼喚對各種變化的中國解讀,我們的節(jié)目因此也應運而生;所謂地利,就是我們處在迅速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中國,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國際大都市上海;所謂人和,就是各方各地密切合作,并得到各級領導的鼎力支持?!?
《這就是中國》作為一檔電視理論節(jié)目,在中國第一次采用了“嘉賓演講+真人秀”的形式,在簡潔而富有親和力的場景中洞察世界風云,主持人、主講人、嘉賓、來自各行各業(yè)不同年齡的普通觀眾一起構建了一個思辨、嚴謹、松弛的獨特話語氛圍,打造了一個平等交流、思維碰撞、理性而不失溫度的“思想廣場”。5年來,張維為老師的“朋友圈”越來越廣,話題涵蓋的內(nèi)容越來越多,面對著中國發(fā)展面臨的種種新形勢和風云變幻的世界格局,他們從來不回避:什么話題群眾最關心、什么話題輿論討論最激烈、什么話題西方對中國圍攻最兇猛,《這就是中國》就聊什么。
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冷凇這樣形容這檔節(jié)目:“《這就是中國》涉及不下十幾個學科的話題,內(nèi)容開放多元、兼并包容,嘉賓請到了來自中國和海外的頂級學者,也給了很多中青年學者一些表達的機會,織就了一幅學術界的‘千里江山圖’,也構建了一個‘青年人聽得懂、老百姓能理解’的理論場?!?
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新聞發(fā)言人毛寧表示:“《這就是中國》的熱播是構建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大膽嘗試和成功實踐。節(jié)目貫通古今的旁征博引,把何以中國娓娓道來,從國內(nèi)外的熱點、時政問題切入,用討論和思辨的方式理性解讀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的方略,同時有力地回擊對中國的攻擊、抹黑。在各種觀點、立場的激蕩、交鋒中,樹立起一個鮮明的輿論導向,也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雖然在與西方話語的角逐中注定不會都是鮮花和掌聲,在激烈的交鋒中張維為老師用他一貫儒雅溫和的語言風格,旁征博引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西方研究報告,融匯國內(nèi)智庫學者對于西方話語解構的最新研究成果,讓敵對勢力對中國的種種謠言和詆毀不攻自破。《這就是中國》“從實踐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鮮明風格,5年來打動了無數(shù)中外聽眾,在紛繁復雜的國際輿論斗爭中傳遞出強有力的中國聲音。
“上海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張維為”,中信集團原董事長、中信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孔丹化用毛主席詩詞形容他心中《這就是中國》在國際國內(nèi)輿論傳播格局中、尤其是大國競爭博弈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說《人民日報》是我們的‘正師’,張維為老師的團隊和我們中信基金會都算是‘偏師’……”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導演陳英雄出任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金爵獎評委會主席
2024-04-29 15:18 -
網(wǎng)絡短劇,如何才能成為中國文化的“新質生產(chǎn)力”?
2024-04-26 11:58 -
知名女星演唱會全場喊退票?官方回應
2024-04-21 15:31 -
熱搜第一!黃子韜就不當言論道歉
2024-04-21 11:51 -
真相?危害社會的毒瘤——依法取締“法輪功”邪教組織25年特稿之五
2024-04-19 09:06 反邪教 -
清明假期第一天,一組數(shù)據(jù)看出行新特點
2024-04-04 12:13 -
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結果揭曉
2024-03-22 10:45 考古 -
民進中央:建議加大教育捐贈的稅收減免力度
2024-02-28 15:48 -
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館新館下周開館
2024-02-19 14:05 考古 -
原來年味在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惱的不是圖案不夠多樣,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太過于豐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
“我代表泰國人民,向所有中國游客發(fā)出最誠摯的邀請”
2024-02-01 14:34 -
我“嘉”年貨帶回家,親戚家的小孩都饞哭了
2024-01-30 11:22 愛申活·暖心春 -
何立峰:通過調(diào)研認真解決上市公司發(fā)展中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2024-01-29 19:00 -
書生在官場的365天,建了座“不網(wǎng)紅”的圖書館
2024-01-27 14:31 觀察者頭條 -
去年國外撤回大量中國學者論文,教育部:開展高校撤稿論文自查
2024-01-04 15:46 -
這次,他們要為“男聲”正名!
2023-12-29 13:03 -
破譯一個字獎10萬元的甲骨文“懸賞令”,公布第二批獲獎名單
2023-12-02 22:52 -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tǒng)遺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2023-11-29 11:30 考古 -
7名干部集中輪訓期間到私企內(nèi)部食堂違規(guī)吃喝,官方通報
2023-11-10 11:40 廉政風暴
相關推薦 -
習近平: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 評論 10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評論 77“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評論 131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什么信號? 評論 86“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評論 122最新聞 Hot
-
美媒挑事:巴基斯坦與中國很鐵,你細品…
-
“中方最嚴厲的公開回應”
-
“挑戰(zhàn)中國主導,美國把手伸向贊比亞”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普京罕見透露前線俄軍人數(shù)
-
加拿大饞哭了:中國又從澳方買了,一買就是9船…
-
以防長威脅:胡塞,你的死期到了
-
主謀已落網(wǎng)
-
簽了!“中國發(fā)動機替代德國產(chǎn)品”
-
“對農(nóng)民來說,無異于千刀萬剮!好好和中國談吧”
-
印媒越吹越離譜:陣風領先殲-35A...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為跟中方談,特朗普拒批4億美元對臺軍援”
-
針對個別“反華”集會,韓總理緊急指令
-
日本空自一架搜救機降落時沖出跑道,暫無人員傷亡
-
獨山縣委書記李景寬任上被查
-